返回第三七三章 万一有炸|药(第1/2页)  华夏一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站到了宜宾,这个金沙江和大江交处的城镇,发展的很快。    进出金沙江和上下大江的船只都在这里停靠,早年新军购进的土地都已经全部变成了街道和码头了。    宜宾县令在码头将他接住,他和莹莹去府衙,凤凰带着孩子们玩去。    县里给他报告,近三年他们围绕码头做文章,全力打造码头物流经济,效果明显。    他问建设得那么快,有没有烂尾楼?    县令说没有,修建的房屋,仓储,街面购销两旺,没有。这里的修造局在拟定建设前首先有统计,申请建房的量达到五成以上数额后才启动新街的建设。    这样,待房屋建好后基本不存在卖不掉的问题。    赵晓兵说是好事,一定要注意发展节奏,要又好又快,不能只顾着快,马车太快了可是要拉翻的,大家哄的一声笑起来了。    他问财税局局长到没?说说财税的情况。局长立刻站起来报告,赵晓兵挥手示意坐下说。    局长报告了上年度财税情况,总体很不错。他叫说说前年呢,两年比较,财税增长两成五,已经是很高了,他不希望过高,过高的财税增长是不能持久的。    赵晓兵建议他们物色老师傅,和罗城的酒厂联营,建立蒸馏酒的生产厂。    他记得宜宾的酒很出名,把罗城1231的酿制技术搬过来酿酒,生意肯定不错的。    县令高兴了,说罗城和四方井的酒厂都是二哥的,不对外建厂。如今愿意到宜宾落户,当然是最好咯。    他看向莹莹,叫县令着人去罗城联系。    再看了看下面,又问文教卫生谁在管?    跟着,站起来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干练女孩,自报家门叫杨梅,负责文卫防疫事务,接着就竹筒倒豆子一样将工作细数了一遍。    赵晓兵微笑这看着这个女孩,听她报告,觉得很不错嘛。    晓得抓住重点,把负责的事务介绍了一遍后,还专门详细介绍了宜宾防疫工作的做法和进展。    县令说杨梅是杨知府的小女,汪尚书亲自介绍来的。    赵晓兵一下子想起了,是杨家将的后人。很不错的,叫她继续努力,也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    女孩笑盈盈的答应。    晚上,县令安排接风,赵晓兵没有拒绝,要求是吃好不浪费,还叫他明日别来送了,他不喜欢。    赵晓兵告诫他,宜宾发展得快,财税收入又高,不要盲目超前投入,要管好官员别被腐化了。    看着个个都是年轻有为的,今后的官途还长着呢。    宴席散了,他回去休息,莹莹说宜宾发展的快哦,才几年时间城镇扩大了一倍不止。    他说是啊,稳定下来的徐州,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是因为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江东、马湖,云南那边强大的商贸需求。    要是叙州州府也放在宜宾的话发展更快。    从宜宾的快速发展,他看到了新宋国稳定,百姓的日子正在好转。    次日一早他就离开宜宾了。    他喜欢清晨的阳光,柔暖的贴在脸上,很舒服,很好看,骄阳似火,力度足够钻肉,却叫人有点难受了。    孩子们玩了一会儿进船舱去了,他和两个女人在船头继续看风景,莹莹也喜欢像他那样林立在船头,静静地欣赏沿岸的风景。    船长过来讲,这段山水还不行,要去重庆以下观那夔门,才叫风景了。    赵晓兵笑笑点头,他去过三峡,是晓得的,只是当年走过的时候别人都看到神女了,就他没看出来,不晓得哪座峰是神女。    这次一定要盯清楚,看把细了,呵呵。    泸州到了,依然是莹莹陪他去府衙,凤凰带孩子游玩。    泸州也搞得不错,他要州知府带他们走走老旧街巷,看起来还是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的,卫生做的很好。    这是个老知府咯,当年就是他伸手向赵晓兵要赤水的,如今也没给他,归了贵州。    老头儿很谨慎地陪着他参观,回到府衙后又很详细的报告了近三年泸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