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 第 109 章(第1/3页)  清穿大福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嫂说的对, 不提去年的暴雨,就是黄河水患,若咱们能解决可比在兵部、户部干两年强。”黄河中上游每年都会有水患, 多少年都没能解决,汗阿玛每年为了维护黄河大把的银子往外撒, 结果还不是年年有人受灾。

    若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既能给国库节省银子, 又能让附近的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百姓生活好了, 他们才会对大清有归属感, 简直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情。

    说起黄河大阿哥也打开话匣子, “要我说朝中某些人就是蠢的无可救药, 黄河每年发大水,每次都是堵堵堵,堵了这些年水患越来越严重,他们就没觉得方法不对?四弟你还记不记得, 前两年李光地上折子建议‘堵不如疏’结果被群起而攻之。”

    说起这个他就来气, 他生气不是因为李光地是他兵部的人, 他这人一向是帮理不帮亲,他就是气那群人什么都不知道,就会胡乱指挥。

    康熙三十年李光地奉旨视察黄河, 据说他不分昼夜的忙活, 累了就在黄河边上搭个帐篷休息,就算休息每天也不会超过三个时辰。就是他这样兢兢业业, 才完成了那厚厚一沓子资料。

    汗阿玛考教他的时候,成年皇阿哥都在,哪怕是他听着李光地的描述也像是身临其境,就算之前对黄河不了解的, 那也是茅塞顿开。汗阿玛每个问题他都回答的很清楚,一点犹豫都没有。

    这绝不是一个只站在岸边指挥,没有深入了解的人能做的出来的。

    可就是这样的人提出的方案被朝中大多数人否决,真是有人指着他的鼻子骂,说他不懂装懂劳民伤财。

    要不是明珠拉着他,他这暴脾气都能上去把人给揍了。

    就是因为大半朝臣反对,黄河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朝廷每年都要拨几十万两银子赈灾、治理。

    伊青禾附和,“虽然政治上的事儿我不懂,不过我觉得黄河这个确实堵不如疏。我有一个想法,既然黄河水这么多,咱们何不弄些灌溉区,把黄河水引流过来用以浇灌?”

    黄河之水说过大部分都是北方,而北方历来是旱灾比较严重的。她有田产庄子,对种植多少了解一些。

    绝大多数百姓都是靠天吃饭的,灌溉一直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北方,就算百姓愿意自己去进行灌溉,没有水源,也是白搭。

    既然黄河水泛滥,把它引流过来用以灌溉岂不是两全其美?

    史书上曾经记载,大清之后的那个朝代就是如此运作,虽然依旧会有洪灾发生,可比如今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当然那个朝代科技比较发达,并不只是用黄河水灌溉这么简单,还有水力发电站。大清如今还没有‘用电’这一说,她也就只提了一个灌溉。

    见大阿哥与四阿哥没有阻止她的意思,她又继续说道:“在一个,下游河道堵死了,我们能不能派人挖开?百姓能赚钱的营生不多,若是雇佣些人挖河沟,想必有的是人愿意?”

    伊青禾能明白为何那群人说李光地劳民伤财。挖河沟是大工程,确实耗费人力财力。但他们也不想想,假如成功了,每年能省下多少银子。与那些银子相比,如今的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她一番话,不说大阿哥,连四阿哥目露赞赏。大嫂就是与众不同,虽是女流却一直关注着百姓民生,她这些建议与自己不谋而合。他觉得像大嫂这样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才是真善良,不像富察氏虽然同样救助了不少人,却是别有用心的。

    大阿哥摆摆手,“咱们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没影的事儿呢。”就算他现在上折子换地方,还不知道汗阿玛会不会答应呢,再说就算汗阿玛答应了,也不一定会让他们去工部。

    一切还是要等汗阿玛答应了,到时候在商量也不迟。

    伊青禾却不赞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