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第1/3页)  上党旧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6章

    刘宝库提着大锣从河口庄沿各村敲来敲去,一边敲一边喊:“各位庄户,庄东小龙山凹要挖修一座旱池,以免天旱时节大家发愁吃水,修挖大池实行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钱出钱之办法,务请晚西(下午)三时每户至少出一人到乡约所前大场集中,听刘乡约训示。”

    原来的庄社被改叫成“乡约所”。

    修缮文庙的时候是庙里的主持拿着钵盂沿各村化缘要各户捐物捐钱,庄社的里长不用发愁钱粮之事,现在是新挖蓄水池,这跟文庙有着天然的差别,文庙是大家心里敬奉的文神,蓄水池虽然在大家心目中有它的重要性,并且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但是比上文庙来说在庄上还没有这个先例。

    刘福禄没有想到这个刘宝库还真是个做官的料,自己喊叫的那几声还就是把各庄户的人喊到了当年给烟民强制戒烟的那个场上,当年捆绑那些大烟鬼的柱子还在,还是像那个杀场一样,阴森森的。

    尽管现在吸大烟的烟民少了,但是刘福禄还是不让将这个场子拆了,他说:“就要让咱庄的后辈看看这个场合是当年干啥用的,让娃们长点记心。”

    刘福禄就在“乡约所”等着,他是给刘宝库定下时间的,但他没有把握这个刘宝库能不能喊百姓过来,当然他也不会相信全庄一个百姓也不会来,他认为要有一半以上的百姓能过来,这个大池的工程就能开,对此他还是胸有成竹的。

    他接受以前的教训,他已经把庄上几个大户的族长都叫到乡约所对修挖大池的事议定过了,他们没有一个不同意,再说这也是一个义举,是全庄人的公事,谁也要吃水,谁也知道到了旱季,水荒就来了。

    那些大户们家里都独自打有旱井,是足足够人家一年吃水的,一旦遇到旱年,百姓就会求大户们让他们吃水,或买或用工来换,也有发善心施舍的,但毕竟是少数,因为水荒来了就大户也没有足够的水供应百姓。

    那些大户们就王天印家的族长王世浩没有来,王存云去世后,王世浩继任了王家的族长,他是时时听从王天印的。

    民国后,王天印告老还乡,儿子王加举出类拔萃成为潞泽辽北镇守使参赞,是参订潞泽辽北政事的要员。

    王天印原来是潞府营守的一个把总官,大清退位后,他被告老还乡了。来到乡里见刘福禄还是庄上的理政,甚至还升为“乡约”,这是他大为不满,内心还是不平衡。

    他跟刘福禄可以说是在庄上斗了几十年,每次都是他大败而归,甚至于连父亲王老别的命都给搭上了,从此几个大户也不跟从他王家了,事事跟他们王家背道而驰,与刘福禄走在一条道上。

    原来他是府衙里的人,跟庄上的事不合论,现在他告老还乡了,他还是全庄最大的大户。

    这次刘福禄请王家族长去议事,王天印就没有让族长王世浩去,让他谎说有病。还说这又不是交皇粮,怕犯法。

    刘福禄知道这又是王天印的注意,他已经习以为常了,圣人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现在已经耳顺了,还在乎有人与他对立?只要自己的路走的正,就不怕跌跤。

    刘宝库之所以能把那些庄户吆喝到场,主要是他喊了关键的一句话:“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钱出钱”。天旱缺水还是平常庄户的事,所以都知道这是大好事。没钱没粮出力也行,这是所有庄户力所能及的事情,力气有的是。

    不过,在议事上,这个“有力出力,有粮出粮,有钱出钱”的举措也是大家合意的,都感到是公平的。没想到这刘宝库敲着锣将合意下来的关键点提前让家喻户晓了。

    场上聚的人多了,刘福禄感觉勇气十足。再加之王大户没有来,更让他逼着这个不服的劲儿就想在一瞬间给迸发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