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章(第1/3页)  上党旧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午饭过后,刘福禄又接到山来送来不少商家捐赠的银钱,他们也是听说县大人带头捐赠乡学的,庄里几个大户也效仿了,谁也不想落到后面。

    送走县令大人及游风约师父师兄师弟们第三日,刘福禄就差山来找石刻匠人锻造一块石碑,将县令走时拟写好的碑文刻于碑上,并为乡学开业捐赠的善举一一记在碑文后面。

    办乡学在整个通润乡还是一件新鲜事,对报名上学的娃们来说更是感到荣光,每日穿着父母给花钱置的新长袍褂子,显得威风凛凛。

    庄上开始没敢报名的那些娃们的父母,那天开业都去看了,不但县太爷给乡学捐了钱还跟刘福禄把盏对饮,就连庄上几个大户也捐了钱,这说明娃们上学不像庄上传的那样邪乎不吉利了。

    再说,上学不掏钱是真事,就是给娃置一件长袍。有的家长就试探着上学校问问还收娃儿不收了,师先生说:“收,但是得给娃儿上好思想课,这可不是来享福来了,是来学本事的,学本事就得舍得受苦,不受苦中苦,难熬人上人。”

    家长们当然懂得这个理儿,心想只要不要钱,啥都能跟娃儿说。

    师先生说的那些话不是空穴来风,这几日有些娃儿就开始逃学了,那个新鲜劲儿过去了,那个感到荣光的兴致也淡了。每天就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又枯燥又乏味。背不会还要遭到先生搁在书桌上戒尺的惩罚。

    有的娃儿干脆就跟上上学前自己的那几只羊跑到了山洼里。刘福禄亲自去叫都叫不回来。

    师先生看到这个情况就给刘福禄想了个主意:“还是文学武学一起来。”

    刘福禄理解师先生的意思,学堂才开始,乡民都不习惯,都以为自己这些穷孩子天生就是受罪的料,学文这东西误人误事。

    乡学开业的石碑还没有立起来,不能让娃们就这样走散了让那些大户笑话,再说也对不住县令大人的支持,娃们上学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

    教文不行,教武刘福禄还是

    好师父。他在戏班的武艺是数一数二的。自小在游风约跟着师父们没有白学了那些本领。

    交给山来凿刻石碑的事情完成了,那石碑就立在校门前一侧。

    碑正面刻有:

    兴民义学碑记

    先者,贤也,义也。吾邑文者相继不绝,前志可考。开先例兴义学者唯刘公矣。学宫,固士人之山泽也,可不为振兴乎?况聖天子尊崇文教,嘉惠学宫。綉衣使者,檄文屡至,曷其勉之!余捐俸白金,乡绅士子,咸乐输勷事。今为之事,大旗舞鼓也。

    卢新陆撰文

    碑后面刻有:

    记开

    卢新陆捐钱五千文 李三太捐钱三千文 秦中信捐钱三千文 义和当铺捐钱三千文 远胜号捐钱三千文 全盛店捐钱二千文 义和堂捐钱二千文 冯福仓捐钱二千文 王老别捐钱二千文 靳水程捐钱二千文 李宝群捐钱一千文 龙关根捐钱一千文 牛满圈捐钱一千文 师尚捐钱一千文 赤岗捐钱五百文 李金瓶捐钱五百文 秦同维捐钱三百文 刘思凡捐钱二百文 崔万才施米壹石 刘三和施米壹石……

    社首

    秦中信 冯福仓 刘福禄

    石工 崔万才

    光绪八年八月初一日 乡社义学仝立

    刘福禄弄不懂县令大人到底是什么意思,既支持他的 “乡学”也支持他在庄上定“乡约”,还支持那些大户种植罂粟,难道这种植罂粟是比他做的还体面的事?为什么游风约那里人家就不允许呢,他就是想学游风约那样禁止在庄上种植罂粟。可是县令大人亲自参观了那些大户的罂粟田,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