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第2/3页)  上党旧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次日,各地乡亲奔走相告,宣传“小天国”义士在消军岭跟官府大闹乡民赋税之事,便一路纷纷聚集消军岭。

    这一切原是李三太、王抓钩及众义士的计策,他们没有选派代表到县衙议和是因为怕官府欺少,弄不好当场将代表捉拿后再举兵来剿,连百姓都弄不清他们是犯的何罪而被剿灭,最后再扣顶“反贼响马”的帽子,就永世也说不清了。最终在祖宗先人面前连个牌位都没有。

    消军岭是官兵到十里岭的

    必经之路,当年青羊山陈琦兄弟起义就是在这里跟官兵大战,只要占据消军岭的险要之地,官兵是无可奈何的。他们要在这里跟官府论个高低,即是死也死得其所。

    “反贼”聚集消军岭的消息已经传到县衙,县衙官兵知道这反贼是要跟官府决战到底了,便快马报告府衙,府衙怕事情闹大,差同知官带兵前去监督。目的还是以招安议和为主,减少流血伤亡。万一再把“反贼”逼到山上做了响马,也是当地百姓之担忧。

    官兵到了消军岭,将岭上的“反贼”围的水泄不通,兵临城下。前来看热闹的百姓纷纷散聚在各个山洼崖壁,唯恐伤及自己。许多前来“围观”的百姓其目的是为自己的家人助威,希望有个好结局。

    有府衙官在上,县衙官也落个清净,有事没事有府衙官担着,他们即是听从命令。

    府衙同知肩负着一枪不发招安议和的使命,那个当官的也不愿意刀枪先交,害民害己。看着聚集在岭上的“反贼”没有放上作乱的意思,就大声宣道:“岭上的义士听着,我乃潞安府同知,跟大家同为粮农,少小无依无靠,受尽饥寒,懂得百姓清苦一事,今受命前来跟众义士议和,不动武力,以避免流血伤亡,当然若是动武,必是百姓遭殃,还需三思,请义士选派代表面谈如何?”宣罢行个礼节。

    站在岭上虎视眈眈的众义士一听这个府台大人的言辞,看不出来有专门带兵前来灭他们之意,遂派事先推举好的王抓钩出场,听从招安议和。

    “府台大人,我乃一名普通教书先生,也是被官府追剿的反贼强盗,刚刚听父母大人言辞悦意,便斗胆站出来为我等所谓的反贼讨个说法。”说罢也行个大礼。

    “教书先生做反贼?我不相信。”府衙大人道。

    “我就是被官兵捉拿逼上梁山的,众乡亲可以作证,还有远近有名的众义士。”说着就原原本本将官府听得顺口溜就当反贼来抓他们的前前后后讲了。

    “真有其事?”府衙大人问县衙官。

    县衙官也一时答不上来,只说:“没具体查明原因。”

    府台大人又问十里岭上的“小天国”一事。

    王抓钩道:“我们被逼上山来

    ,并没有见什么‘小天国’之名,许是多舌之人谣传而已,倒是竖杆旗帜,那旗帜上写有‘柔风’二字,这‘柔风’乃我们当地百姓心中的神灵,敬畏已久,毫无谋反之意”。

    “那举旗是何意图?”同知问。

    王抓钩道:“大人有所不知,这柔风乃指我们当地一直流传的‘柔风乡约’,先传‘柔风’是位贤人,奉官命在乡里管事,带头制定乡约,劝乡民遵守,做到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定时讲约演习,在家乡率乡人推广,教化民众,以正乡俗,遂使当地风俗为之大变,民风淳朴。只乃当今地方官吏横行,巧立名目给百姓增加赋税,弄得民不聊生。”

    府衙同知一听这伶牙俐齿的王抓钩一席话,知道这所谓的反贼并没多大能耐,即是前有居心,经过官府这一番惊动,现在也锋芒不露了。倒不如来个顺水推舟,平息这场风波。

    “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之事可有凭证?”同知问。

    “有,百姓均可见证。”

    “交来我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