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零八章 倾诉(第1/2页)  嫁给太傅冲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日食对于戚映欢来讲可能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百姓眼中却非同小可。

    《春秋内事》曰:“日者,阳德之母也”。

    《礼统》曰:“日者,人君之象”。

    《礼记·昏义》曰:男教不修,阳事不得,谪见於天,日为之蚀。其意思为:天子不施仁政,宫廷外的政事就存在问题,让上天看到,就会发生日食。

    有些百姓认为这是上天的警示,今年之内必有大灾,另一些百姓则认为天子有失德之嫌。

    纵观历史,凡是出现日食或大灾,帝王下罪己诏的不在少数。

    譬如,永平八年冬十月,出现日蚀。汉明帝诏曰:“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

    譬如,贞观二年,旱、蝗并至,唐太宗诏曰:“若使年谷丰稔,天下乂安,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等等。

    皇帝前往避暑山庄,对朝政置之不理,也成了所有人攻讦的借口。

    接下来几日,朝堂上有种暴风雨前的宁静,每个官员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这场动乱波及自身。

    燕王与丞相早在日食当日,便快马加鞭给身在渭水的皇帝送去了信函。

    九月初,皇帝传来旨意,将即日启程回到金陵,在那之前务必安抚好百姓。

    朝臣们方才松了一口气,便接到了素州来报,不由又大惊失色。

    据素州知府来报,之前顶着前朝皇室名号的反贼,正式打响了战争的号角。

    燕王与皇孙面色煞白:“宋将军呢?”

    “还未到达素州。”

    太和殿内顿时陷入了沉默。

    众人都不敢说话。

    皇帝从渭水回到金陵势必会经过素州,如果两者遇上,后果不堪设想。

    远水救不了近火,燕王和皇孙显然无能为力,只好盼望两支队伍不会碰到,或者宋将军的人马早一步到达素州,剿平反贼。

    这日的早朝氛围十分低迷。

    下朝的时候,谢喻舟默默窥伺了叶丞相一眼,发现对方有些心不在焉,应该是在想皇帝的事。

    只是时机未到,叶盛又是小心谨慎的性子,光是这样,他还不会有行动。

    还需耐心等待。

    谢喻舟相信皇帝应该还有后招。

    是时候去见燕王一面了。谢喻舟看向走出大殿的紫色身影。

    朝廷内的风云变幻与戚映欢毫无瓜葛。

    这日下午,她从百草堂回到家,刚从马车下来,就看到家门口有个鬼鬼祟祟的身影。

    几个月不见,十一岁的少年长了些个头,大约有一米五左右,因为还在守孝,他穿了一声浅色的短襦,戚映欢能从他脸上看出几分心烦意燥。

    戚映欢纠结了很久,还是喊了他一声:“殿下。”

    听到这声称呼,平安整个人一顿,僵硬地回头看向戚映欢。

    “戚姐姐。”他朝戚映欢喊道。

    戚映欢皱了一下眉头道:“殿下,万万不可如此称呼我。”

    “戚姐姐还在为我隐瞒身份的事生气吗?”平安低着头,像是做错事的小孩。

    “臣妇不敢。”现在平安被多少双眼睛盯着,她怎么敢让他喊这一声‘戚姐姐’。

    见戚映欢全身戒备,平安不由道:“戚姐姐放心,我今天甩开了侍卫,是一个人偷偷溜出来的,没人知道我在这里。”

    戚映欢闻言表情放松了不少,对平安叹了一口气道:“殿下身为皇孙,怎可凭着小性子做事,宫里若是发现殿下不见,该着急了。”

    平安眼眶一红说:“戚姐姐为何这般生疏?还是在生我的气吗?”

    以前,戚映欢从不和他说教,只把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