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1章 461 范仲淹的军功(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范仲淹回京之后,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后又改任陕西都转运使。

    这时,夏竦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朝廷便提升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来担任夏竦的副手。

    吕夷简再次担任宰相,赵祯劝告范仲淹解除与吕夷简以前的怨恨。

    范仲淹叩头回答说:;我以前所议论的都是国家的公事,对吕夷简本人并没有怨恨。

    这时,延州周围各要塞大多失守,范仲淹主动请求前往延州,被升为户部郎中兼任延州知州。

    这时,军队有一个错误的规定,那就是朝廷诏令规定将领们分别统辖边境驻军:总管统辖万人,钤辖统辖五千人,都监统辖三千人。在遇到敌人侵略而要抵御时,官品低的将领需首先出击。

    范仲淹认为这个规定是错误的,当下上书说:;对战将不加以适当选择,而只以官品的高低来作为出阵的先后,这是自取失败的办法!

    他于是普遍检阅本州军队,得到一万八千人,并分为六部,每位将领各自统领三千人,分部训练士兵,根据敌军的多少,派遣他们轮流出战抵御敌军。

    这时,塞门、承平各要塞已被废弃,范仲淹采纳种世衡的计策,修筑青润城来扼杀敌军进犯的要冲,大兴农田水利,并且开放民间贸易,以便边民互通有无。他又因为老百姓远路输纳赋税过于劳苦,当下上奏请求建军事基地,让河中府同州、华州的中下户就近送缴税租。以后每年春夏两季,调集军队时,就能就地取得给养,可以节省买粮开支十分之三,这还不包括其他开支节省的费用。

    赵祯都准奏,同时诏命这支军队为康定军。

    第二年正月,赵祯诏命陕西各路讨伐西夏。

    范仲淹上书说:;正月塞外天气十分寒冷,我军露宿挨冻,不如等到春天深入敌境,敌军马瘦人饥,凭我军的势力容易制服敌军。况且我军边防守备逐渐加强,出师纪律严明,敌军虽然猖獗,必然会被我军的气势所震服!延州与灵州、夏州十分接近,而这是西羌的必经之地。我军只要按兵不动,观察他们的破绽,请皇上允许我用恩惠和诚信来招纳他们归附。否则的话,情义断绝,我担心要罢兵休战就会遥遥无期。如果我的这个计策不能达到目的,也应当发兵先夺取绥州、宥州,占据险要之地,屯兵营田,作长久作战的打算,那么茶山、横山的老百姓,必然会带领全族前来归顺。要开拓疆界抵御侵略,这是上等的策略。

    赵祯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

    范仲淹又上奏请求朝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逐渐招回流亡在外的百姓,加固堡寨的屏障,使敌情侦察畅通,把十二座旧要塞改建为城,于是羌族和汉族流亡在外的百姓,都一个接一个地回来,重操旧业。

    之后,元昊遣还被俘的宋将高延德,用他来与范仲淹约和,范仲淹写信告诫西夏罢兵。

    这时,恰好任福在好水川被西夏打败,于是元昊给范仲淹的回信语气很不恭敬。

    范仲淹当着来使的面烧掉了元昊的信。

    朝中大臣认为不应擅自与西夏通信,又不应当擅自烧掉西夏来信,宋庠奏请处决范仲淹。

    赵祯对范仲淹非常信任,没有同意处置他,只是将他降为户部员外郎、耀州知州,调任庆州知州,后又升为左司郎中,任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范仲淹得知羌人帮助元昊叛乱,当下一到达辖区,就奏请到边境巡视,他以皇帝诏命的名义犒赏羌族各部,检阅他们的人马,与他们订立条约:;假如仇恨已经和解或了断,又擅自进行报复并伤人的,罚羊一百只,马两匹,已杀死人的要斩首。因负债而引起纠纷的,应当到官府理断,擅自扣押捆绑无辜者,罚羊五十只、马一匹。西夏军马侵入边界时,集合时不随本族前往的,每户罚羊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