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9章 319 哥舒翰的起来(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哥舒翰,是突厥人,自小就英勇重义气,英勇则能当兵,重义气则能能拉拢人心。

    他对自己的定位也是当兵,当下投入了王倕军营。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将王倕攻取了新城,之后王倕把这里交给哥舒翰经营。

    哥舒翰治军有方,号令严明,三军无不为之震服,他也是从这里开始了军事生涯的起步。

    天宝五年,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很快发现了哥舒翰这个人才,对他十分欣赏,提升他为衙将。

    哥舒翰喜欢读《左氏春秋传》、《汉书》,轻钱财而重义气,士兵们都归服他。

    王忠嗣又任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辅佐安思顺。

    王忠嗣曾经派哥舒翰到新城去征讨吐蕃,有个副将见哥舒翰时礼节傲慢,不听哥舒翰的指挥,哥舒翰就用木棒打死了他,军士凛然。

    哥舒翰被任命为左卫郎将。

    后来吐蕃来犯,哥舒翰苦拔海迎击敌军。

    苦拔海一战,吐蕃军分成三队,从山上接连冲下,哥舒翰持半段枪迎着吐蕃军的兵锋攻打吐蕃军,把三队吐蕃军都打败了,无不摧靡,因此而知名。

    天宝六年,哥舒翰被提拔为右武卫将军,充当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

    唐玄宗晚年,他极重边功。

    天宝六年七月,他让王忠嗣攻打吐蕃据守的石堡城,对此,王忠嗣却有自己的看法:"石堡城地形险固,吐蕃举国而守。攻下此城,肯定要死数万士兵。所得不如所失,倒不如休兵秣马,见机行事。"

    唐玄宗很不高兴,十月,唐玄宗派将军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下令王忠嗣出兵配合,王忠嗣不得已协助董延光,却没有全力以赴,石堡城到期未能攻克,董延光将责任尽数推到王忠嗣身上。

    这时,宰相李林甫也来落井下石,他让王忠嗣从前的一个下属到京城告状,对王忠嗣进行诬陷:"我与忠王(即李亨)从小一起长大,当拥戴他为太子!"

    唐玄宗大怒,将王忠嗣召回朝中,严加审讯。

    唐玄宗又征哥舒翰入朝,有人劝哥舒翰多拿一些金帛去营救王忠嗣。

    哥舒翰坦言说:"如果正道尚存,王公一定不会冤死!如其正道将丧,多贿赂又有什么用。"于是只带一个包裹入朝。

    唐玄宗与哥舒翰谈得十分投机,他让哥舒翰取代王忠嗣的位置,担任鸿胪卿、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充任陇右节度使。

    临别时,哥舒翰极言王忠嗣无罪,唐玄宗不听,转身离开,哥舒翰叩头跟随进言,言辞慷慨、声泪俱下。

    唐玄宗有感于哥舒翰的赤诚,明白了王忠嗣是冤枉的,终于免除他一死,仅以阻挠军功的罪名将王忠嗣贬为汉阳太守。

    在这之前,唐玄宗曾因为同样的原因,毫不犹豫地杀掉了三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婿,能够如此对待自己抚养过的王忠嗣,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经过这件事,朝廷上下对哥舒翰仁义交口称赞,都认为哥舒翰侠义而勇壮。

    哥舒翰接替王忠嗣后,对石堡城采取步步为营的方略,在青海修建神威城,把尖刀伸到了吐蕃军的眼皮子底下。

    吐蕃人不甘受制,乘着大雪冰封,攻陷此城,而唐军奋起神威,很快夺回了这座桥头堡。

    哥舒翰再建一座应龙城,与神威城互为掎角,在此城派驻了两千人,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到了哥舒翰手中。

    唐军节节胜利后,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石堡城。

    石堡城的地势极为险要,只有一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