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2章 292 贞观遗风(第1/2页)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说武三思动手之前,我们再说说行将就木的武则天。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卧床不起,张柬之发动政变,拥立太子李显,武则天被软禁。

    她被迫禅让帝位与太子李显后,一直被软禁在上阳宫,这些被软禁的日子里,是她一生最凄苦的日子,比起当初在感业寺当尼姑还不如!

    我们现在没办法知道她在这段日子里过得如何,因为史书再也不会写到她了,早把她忽略到角落里,虽然,此时的她还没死去。

    然而,一个没有政治影响力的人,史书是不会去关注她的!

    但是,我们通过武则天的遗命,可以知道这段日子里,她到底是怎么过的。

    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忏悔!

    是的,她这人生最后的十个月时间,是在忏悔中度过的!

    为什么说她是在忏悔,因为她的遗命说明了她在忏悔。

    首先,她要求去帝号,这说明了她后悔自己的称帝;其次,要求葬与李治合葬在乾陵,这是要做回李治的妻子,说明她后悔不该和其他男人有过关系的;再次,留下无字碑,忏悔自己的一生,让后人去评说。

    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元705年12月16日,安排好遗命的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

    历史上对她的评价是功过相抵,或是功大于过。

    她在政治上,任用酷吏,杀人无数,不要说大唐宗室,就是他亲儿子都被杀了几个。她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掌握国家统治大权。这对于历史的贡献,是毫无贡献的!滥杀无辜,是为恶魔!这样做法的武则天,跟恶魔是没什么区别的。

    称帝之后,武则天在用人上,还是值得称赞的。她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资治通鉴》评价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这是武则天好的一方面。

    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增长到615万户。

    在军事上,武则天稳定了边疆形势。她执政时,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乱并且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县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文化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特更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在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武则天也贡献极大。

    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是否为高级官吏的子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