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5章 手帕交(第2/2页)  穿成福运小娘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曾家并非官身,也非富豪,但曾家在庆州历代官府中都颇有地位。
    曾家比较精通钱粮征收和调配,子弟们也大多在衙门从事钱粮方面的事务。
    曾家身份不算高,家资似乎也不厚。但世代经营之下,在庆州有着颇为深厚的根底。
    衙门的官员时有更换,但曾家世代久居庆州。便是在前朝,庆州衙门也有曾家的一席之地,日子过得富足且低调。
    卓家客船刚在码头停靠,岸上便有两个婆子迎着了。
    顺着婆子来时的方向看去,两辆宽大质朴的马车停在后方。
    袁冬初颇感叹方大太太和手帕交的友谊,这是打听到客船的停靠时间,提早便来码头等着了。
    再看两家的奴仆,更能说明这一点。
    卓家的李嬷嬷一上岸,双方不用介绍,直接就和等候的两个婆子热络的说话了。那熟络劲儿,完全就是相识多年的老交情。
    几句话过后,三人几乎不分彼此的转身,迎接方大太太下船。
    袁冬初自认是外来人员,并不靠前,只是跟在方大太太母女身后。
    庆州和通州同是州府之地,但繁华程度却差得很远。
    当然,人家这码头虽然比不上通州,但是和翼阳或者易水县相比,还是很有规模的。
    而且庆州码头距离庆州城还有一段路程,马车的话,大约得走一个时辰,才能进城。
    袁冬初虽然位置靠后,但曾家两位嬷嬷并未忽视她。
    两人给方大太太和卓静兰见礼之后,便看向袁冬初。
    其中一人笑着就开口了:“这位就是袁姑娘吧?”
    方大太太笑道:“是呢,别家也没有这么伶俐大方的姑娘啊。”
    看样子,方大太太给赵太太捎信时,应该着重提到过她。
    人家都主动问了,袁冬初连忙点头,笑着招呼道:“两位嬷嬷好。”
    两个婆子连忙屈膝行礼:“姑娘好,姑娘一路辛苦。”
    说话间,远处的两辆马车已经走到近前。
    其中一辆车帘掀起,先是一个丫鬟下来。接着,一个面色红润的华服妇人扶着丫鬟的手臂,踩着脚凳下车。
    她身后还跟着一个年轻妇人,想来是曾家儿媳。
    因为身处码头,双方只做了简单介绍,华服妇人果然就是赵太太,她身旁的年轻妇人是儿媳段氏。
    方大太太果然是着重提过袁冬初的。简单见礼之后,赵太太特意拉了袁冬初的手,好一番亲热的夸赞,之后才分别上车,往庆州城内驶去。
    城门处有曾家下人打点,一路没做停顿,连曾家宅子都是长驱而入,直接驶进了内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