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0章 议定(第1/2页)  穿成福运小娘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房间里几个文臣相互交换着眼神,瞬间就有数了。

    只不过,顾林在皇帝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他另娶的汤氏的娘家,也给了当时的义军大量资助。

    这事儿道德层面的追讨,自然就不好提了。

    接着,几个老臣才把握到顾林密报的关键内容:投递行,是顾林的儿子在经营。

    所以,一个民间经营的生意,才被皇帝拿到他们几个重臣面前。

    这还用商议?顾林儿子经营的信局,必须打掉啊!

    廖相爷惊愕之余,便是深深的遗憾了。

    挺好一个行业,经营的人固然得利,于国于民也的确好处多多。但和顾林牵在一起,却是不能继续下去了。

    廖贤举对诚运投递的了解,比姜知几更多。

    根据廖清溪来往信件了解到,诚运投递那个叫袁冬初的女子,是关键的经营者。

    若换别家来做,估计是经营不下去的。

    可惜了。

    皇帝没让这几位继续发散思维,当下便讲了投递行的经营状况,之后询问几位重臣:若诚运投递照此发展下去,对大河上下游的经济繁荣有多大助力。

    另外,皇帝还略提了一下,这个叫顾天成的人,他主营的其实是河运,截止到现在,这个方向依然没变。

    能在开国之初坐上相位的,自然都不白给。

    皇帝这么一提醒,这几位立即醒悟,如果有便捷频繁的信息渠道,各地信息能快速传输,的确可以带动各地的运输贸易,盘活各地物资。

    一个如此重要的行业,却并非顾天成主营。那么,他谋的是什么?

    首辅张靖皱眉沉思,但只是片刻,眉头便舒展开来。

    “陛下。”张靖起身。

    皇帝做了个手势:“坐下说。”

    张靖依言坐下,说道:“若诚运投递的经营状况如此有效,并能真正贯通上下游,就很有做下去的必要。”

    另外几人虽然明白投递行对贸易繁荣有积极作用,但有顾林在那儿横亘着,投递行的经营规模越大,就越容易让人不放心。

    最终到底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个结论很不好下的。

    皇帝却点了点头,示意张靖继续说下去。刚才他提起河运时,分明看到张靖神色间有明显的变化。

    张靖没辜负皇帝的期许,他接下来说的便是河运:“能把附属行业做出如此规模。那么,这个顾天成对河运一定有更深的期待。”

    皇帝也这么想,但没把握到关键。

    张靖接下来的阐述,竟是和袁冬初、顾天成的设想无限靠拢了:

    “大河是贯通南北的重要运输渠道,但数量庞大的运输船只,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调配……”

    于是,首辅张相认为,如果大河拥有一个强有力、且体量巨大的运输组织,将使南北物资的运输调配更加及时有效。而一直困扰朝廷的粮食运输调配,将会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运输组织,变得简单稳定,一些运输上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漕粮吗?”君臣几人陷入了思考。

    漕粮运输的确是一个庞大且繁琐的事务。一个调配不好,粮食就会积压,说不定还会影响河道的正常运营。

    而且这种调配问题,在转运旺季的时候,却是经常发生。毕竟征集民用船只,和本身便有足够货船的船队,其效率和执行能力绝不相同。

    每年都有人和船队因延误漕粮运输被责罚甚至领了牢狱之灾,但每年依然有类似事情发生,可以说屡禁不止。

    这不是船主们有益怠慢,而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船上有货,或者处于大修之中,难以调出。

    现在,一个民间生意的去留,居然带出了如此重要的朝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