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章 准备扫盲(第2/2页)  穿成福运小娘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行的东家,又有中介的专长,自是把留在牧良镇的两条货船运营得极为合理。    除了休整时间,货运生意一点不间断的进行着,生意眼见得就兴隆起来。    袁冬初则主要忙碌信局事宜,信局中下辛苦最多的,当然就是培训员工、外带扫盲。    顾天成、袁冬初离开的这十几天,刘启元充分发挥他交游广泛的长处,已经在上下河道五个比较繁华的大县筹建了信局分号。    说是筹建信局分号,其实只是在各县县衙做了登记,又安排了没有家小拖累的兄弟,在五个县城留守。    留守人员每日在码头等船,有自家送来的包裹便接着。    待包裹送抵收件人手中,再拿到回执,投递员返程时,把回执按接受包裹数量交回去。    创业前期,给到手的工钱着实没多少,只能保证简单的吃住。    其余,就是许诺的空头支票了:待到信局局面打开,这五个人就是各县信局分号的掌柜。    有人在投递地点等着,县局的投递效率就好多了。即使搭乘别家船只,也方便不会耽误事儿。    只要船停下,投递员下船,在码头便能就近找到自家分号的人。包裹简单交接,便可登船继续赶路。    回程时,两下再碰面,交接回执以及有可能收揽到的包裹,返回牧良镇分号。    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开头,接下来,只需要照搬这种做法,便可以循环进行下去。    眼前紧要的就是员工们的文化程度。    包裹少,大家可以凭借记忆,把上述事情都做下来。    但包裹多了,以后再有代购,若还是凭记忆整理、交接,投递业务将会弄得混乱不堪。    到时,出错几率会几何式上升。别说赚钱,怕是会把家当也赔个一干二净。    袁冬初带着小满等人,继续完善包裹渐多的运营策略。一边还加快速度给码头兄弟做扫盲工作。    识字卡片当然需要,这种机械的快速掌握地名、人名的方法,当然不能放弃。    另外,就是真正的认字写字了。    随着投递业务展开,越来越多的包裹,急需详尽的记录。    只认得街道、人名,进行口头交接打钩之类的做法,马上就不够用了。    如果用这个时代读书方法进行学习,袁冬初自认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也达不到良好的效果。</p>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