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赶路(第1/3页)  木子的北宋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去年冬天下了两场雪,把地里的虫卵都冻死了,今年天又暖和的快,早早就化了冻,牛家村的人比往年早很多就开始了春耕。

    现在把地翻过来,等节气到了,再下一场小雨,那土就会跟起了面一样,丢下去种子就疯长,今年的收成就有了一半了。

    从猪场拉的粪撒到地里,木爷说这样地更有力气,大伙儿得听木爷的,他老人家不会错的。

    翻起来的土卡拉里偶尔还有晶莹的冻块,那也要深翻,反正节气来得及,翻的慢点也来得及,地要深翻才透气。

    妇人拿着锄头把大块的敲开,老人们则三三两两的在地头指挥儿子干活,偶尔聚在一起说说话。

    每当风把孩子们的读书声吹过来,几个老头就会闭嘴竖起耳朵听,然后露出笑容。

    “我估摸着今年每亩能打一石半”,有人道。

    旁边一个用脚把锄头上的泥抹掉,说道:“不止,墒情好,就算旱一点咱们也有水浇,怕是能到两石”。

    另一个老汉道:“刘瞎子说了,咱们这一片有神位镇着,今年必定风调雨顺的”。

    “还用得着他刘瞎子说?木爷镇在这里什么小鬼敢来?”。

    “俺家他妗子说了好几回了,要给我二小子说亲,可那个犟种非看上粮店里木爷的妹子了,你说这……”。

    众人一阵腻歪,又来了,这老货不是在抱怨,他这就是在炫耀,自己二儿子在粮店里做了管事,不知怎么就跟木爷的干妹妹看对了眼,木爷说了,只要妹子愿意就随她。

    这老货说不了几句话就拿来炫耀,真是烦人。

    “按说木爷当了大官是好事,咱们也沾光,可我这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众老汉一齐看向院子那边,平日里那些汉子们进进出出,贵人们也常来,木爷时不时的出来溜达一圈儿,大伙儿心里就有底。

    现在木爷被朝廷派去了辽国,清夫人不放心也跟着去了,院子里冷清了,这让大伙儿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前院的兄弟木子留了两个看家,其余的都让他们提前去沿路探路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使是境内赶路也要大概了解一下前面的情况,有个准备。

    老火头和胖妹子心里一下子没了着落,看着前院哪都不顺眼。

    大管家猴子整天背着手围着大院绕圈子,匠人已经找好了,过几天就开工给弟兄们盖房子,这是木子走的时候交代的,买了二十头牛租给乡亲们拉犁,然后他就只能闲的绕圈子了。

    后院刚来的十个女子交给了大长公主,怎么安排就随便,流风和回雪只有狄青回来的时候才会出现,平时都猫在屋里。

    事实上狄青自从木子和清清走后,在后院完全变了一个人,以前还不时开两句玩笑,现在则成了不苟言笑的老古板。

    木子让他帮忙看家他不能拒绝,自己兄弟在家打打闹闹很正常,兄弟不在家里,他就不能再跟以前那样随意了。

    小环和顾良跟着朱灵儿去了宫里,身份从最低等的宦官宫女变的很是超然。

    老赵也觉得灵儿和曦儿住在老太妃那里不太合适,关键是他自己去找朱妹妹聊个天都不方便,以怕打扰杨太妃休息为由让他俩搬了出来,同时朱灵儿也由朱贤妃变成了朱贵妃。

    新住处很有意思,就是曹皇后紧挨着的那个院子,用意不言而喻。

    曹皇后已经当众说了,顾良和小环在宫里地位等同于客卿,招惹了他俩,不论缘由直接打死。

    曹皇后是聪明人,她敏锐的抓住了老赵给她制造的机会,正在努力拉近关系。

    而顾良兄妹俩的唯一任务就是陪着赵曦。

    高高瘦瘦的代课老师严守两点一线的生活规律,除了给孩子们上课,回到后院连话都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