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一章 偏爱李咎的尤老太爷(第1/2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咎得到三品侯爵,青山城人与有荣焉,本就养出了底气的他们在和外地行商、游学书生打交道时更加骄傲。

    比来多流民在青山城就食,往集运中心那边去上工的人也有部分要从青山城借道,城里的外来人口进出更加频繁,于是青山人可以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李咎的丰功伟绩,再带上自己曾经怎样和李咎有接触往来。

    这个说李咎老在他那里吃茶,那个说在学塾看病时李咎亲手给他递的药,那个又说自家儿女本来不合李园用人的要求,是李咎指明招进去的,还有的翻出了老黄历,擒杀强盗、救死扶伤……听着竟似无所不能了一般。

    许多外地人学得拼音,用的青山笔,看过青山报,听着青山戏,穿的青山布,只是不知道这些事务背后都是李咎一手主导。

    从青山人的口中,头一次听说李咎的外地人拼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形象:巨人身高潘安容貌,钵大的拳头柱子粗的腿,豪爽如蛮人一般一次能干三坛好酒,细腻之处也不输给家里的小娘子,武能以一打百,文能《三国》《西游》……

    李咎并不常宅在家,早上热身锻炼,农忙时下地干活,得了闲还要在地头转一转,因而人们能看到他的时候很多。

    那些外地人被哄得一愣一愣,等日子见了真人,却又觉得不过如此,单看外貌,哪有大家说的那般突出。

    时间长了,对李咎的好奇心慢慢地降了下去,那些让李咎浑身不安的视线总算少到可以无视。

    所以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名声打出去,细细碎碎的小事情也足够繁琐了。

    因为今年各地农产都损失惨重,李咎借这个机会好好科普了一下大棚和土化肥的用法。随着收获的时节到来,那些得了办法的各地陆续有消息反馈,大多数都是好的,也有些用得不恰当反而出了问题的。

    李咎便想,横竖这一时也没有人手去折腾轨道交通,倒不如先借着皇帝陛下正在兴头上,给农业技术站提个引子。

    这体系不出则矣,一出肯定要和科举那边的读书人起冲突的,不用水磨工夫,恐难推进。

    因而李咎将其余事都推了,在家认认真真写了十几天关于农业技术站体系的构想:人员来源、去向、升级、培训、制度管理、如何防止它沦为争权夺利的工具和跳板、如何防止扰民……

    得知李咎又在琢磨惹那堆大儒不快的事情,黄致第一反应是想劝他不必如此激进。

    大棚也好,土肥也好,地膜也好,良种也好,只要确确实实地把好处摆在人前,别人自然会来求学,那却比李咎折腾技术站要容易得多。就是时间慢些效率低些,也不影响什么。

    李咎则直摇头:“晚一年不知还要饿死多少人,这些年为了防止种子退化和储备不足,我已经耽搁了许久。难得今年把心一横,不经试验直接送了出去,才收到那些结果,竟有十之二三不尽如人意。十之二三看起来少,算算那也是几千条人命所系。此时将实际情况列明才显得这个‘技术站’的重要性,过了今年,不知又要等几年?”

    黄致也不好再劝他,只得将大皇子请来帮李咎把着文字合制的关卡,他和尤复帮李咎提改进的建议,还要请尤复帮忙劝尤南去说和京中的儒林大佬。

    李咎的初稿相当避重就轻,并未直接点名这个“农学技术站”的人员的构成和比例,只说他们要定期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并将这些耕种纺织的技巧传授给乡民。

    看起来仿佛就是最底层的人们之间的口耳相授一般,然而这只能糊弄不大懂行的,糊弄不了老狐狸。

    至少尤南能一眼看出来中间挖的坑:要定期学习就得定期脱产,定期脱产就得有经济来源,那么这些“技术员”有非亲自耕种的经济来源了,还能算是底层平民吗?技术员要组织定期培训授课,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