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正志同道合的战友(第1/3页)  带着仓库回古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书生觉得李咎非常狡猾。</p>

    本朝新立,天下都在休养生息,民生大过天,而李咎在传授自己的“杂学”时,将所有的知识都围绕“农本”组合。</p>

    “农本”哪,只要能养活更多的人,只要能让更多的人活下去、不至于造反,不管是谁当政当道,都会给“农本”让路的。</p>

    吴书生听到了两节新鲜课,一节讲太阳和地面的高度关系基本概念,一节是上节课的延伸,涉及到夏季风和冬季风、台风、海洋的一些概念。</p>

    大多数“学生”听到的都是耕种与南北位置、地理环境和气候季节的关系,学的是怎样将庄稼伺候得更好,怎样去认识一个崭新的地域。</p>

    但是吴书生听到的却是“天行有常”。他觉得李咎的学说是荀子那一派的延伸,李咎所代表的的学说思想是在向儒学发起挑战。李咎不仅想割裂“天人合一”以及“君权神授”,甚至极有可能最后会挑战“天子”“受命于天”的根本。</p>

    吴书生刚开始想到这一层的时候,只觉从头到脚都被森森的寒意笼罩着。再仔细端详李咎的行为和言谈,吴书生对自己的猜测更有把握了。李咎讲的哪里只是杂学,他讲的根本就是“造反学”。</p>

    “受命于天”四个字多重要,它是皇帝统御天下的合法性来源,是读书人与皇帝的命运休戚相关的链接纽带。李咎不直接对“天意”表示怀疑,却在教天下人知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天意,一切都是自然之理。</p>

    吴书生觉得有趣极了。他本就不是循规蹈矩的人,若是那种人,他也不可能懒懒散散地过了小半辈子。他被送到江南来,多少也有点家里人恨铁不成钢的埋怨在。</p>

    李咎,一个来历成谜,没有尊卑观念的人,会向这个世道的根本发起挑战并不足为奇。他极有可能找准了路径,这才值得人另眼相看。</p>

    “和天命斗吗……有勇气。这样的故事倘若不能亲眼见证,未免有些可惜。”</p>

    吴书生在自己的游历笔记里重重地记下了这件事。他记随感和见闻很杂,一个地方的见闻大约会有三五页,遇到特别值得写的地方还会额外多写一点。比如他刚到江南时落脚在淮北道九屋山,翻山渡河后所见之风土人情与山北完全不同,于是他给九屋山阳的随笔写了足足有九页,详细地记录了一个北方人初到南方的新奇感。</p>

    吴书生金陵的见闻大约是七页的篇幅,而他给青山县写的笔记足有十六页,后面给李咎的篇幅就更多了,简直可以单独成册。</p>

    吴书生在写下这些材料时绝对想不到他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财富。</p>

    古代的文字资料极为珍贵,时代越靠前就越珍贵。喜欢记笔记写八卦的吴书生还不知将来自己的笔记书札会引起怎样的波兰。</p>

    不同于官方记录,也不像代代流传的鸿篇巨著那样正规严谨,吴书生的札记是鲜活的私密的一手资料。而他的出身和经历又决定了他必然会插手大雍朝的各个重大历史转折事件,于是他给这个时代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的细节。</p>

    未来的世界抢救他的墓地、出土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