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蒙学礼(求收藏,求推荐)(第1/2页)  史上最稳太子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人生四礼,启蒙礼,成人礼,成婚礼,葬礼。    每一个礼仪都标志着一个人进入了崭新的一个阶段。每一个礼仪都是无比的隆重和庄穆。    即便是婚礼,也是如此。远不是后世那般热闹喧嚣。    若是在婚礼上大声喧哗,更是会被主人家认为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因此断交乃至于老死不相往来,都是十分正常的。    而蒙学礼,又叫开笔礼,启蒙礼。    在古代,是人生四大礼中的第一礼,他是一个人成长之中第一个重要的标志。    同时也标志着一个人开始从蒙昧无知走向智慧和知识。    蒙以养正,知书尚礼。    其用意便是在孩童智慧蒙开之际,要施以正当的教育,培养孩童优秀的品德,杰出的才能。    “奏乐。”有乐官在一旁唱和。    刹那间,钟鼓齐鸣,令整个大殿气氛更为隆重,无数的孩童,不复往日的玩闹和喧嚣,皆是安安静静的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正衣冠。”    所有孩童开始稍微整肃了一下自身的衣冠,尽管他们的衣冠在此之间就已经穿戴整齐,但是必要的流程还是需要走的。    古人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衣冠不正,仪表不洁,如何能说明断是非公理?    “拜先师,九叩首。”    孔子像立于正前方,众多孩童开始跪倒在地,开始行礼。    而朱标起先没有动作,略微犹豫,亦是照做。    若此番是孔夫子,那倒还值得一拜,若是孔圣人,不砸了这孔子像,算给他面子了。    饶是如此,朱标也只叩首三个,余下不再拜。    李善长这一刻也是有些冷汗直冒,从方才看到朱标动作比其他人稍微慢了半拍,他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妙。    公子,似乎不喜儒家……    这是李善长做出的判断。    拜三个,说明朱标对孔子还有着几分敬意,亦有着几分尊重。但却未拜足九个,很明显,这又是自身立场的体现。    包括之前老朱给朱标找的老师宋濂,朱标二话没说,直接指使着一群孩童将宋濂打了一顿,也可以感受到朱标的态度。    别人或许不太清楚内中始末,可李善长知道。    若是之前还可以认为朱标任性,不过是小孩子心性。可一段时间接触以来,李善长知道,这绝对是朱标政治立场的表现。    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意志……    还有,这学府从无到有的创立,李善长总揽全局,他更清楚在这个学府之中,儒家学说,早就被削弱到了极低的地位。    相反,将一些平日里不大被儒生看得上学问搬入其中。    比如兵法,医学,算术,百工等等这些学问……    只是略微想了想,李善长便不再管。儒家学说他学过,可对于李善长来说,他不在乎,他精研的更是法家学说。    儒家如何,关他什么事?    下方的司仪早就被吓的冷汗涔涔了!    朱标立在那里,他能说什么?什么都没法说,没看到大帅都没说话么?    若是其他一般人,就算这会儿拎出来教育一顿,也不是不可以的。可是,你拎个朱标试试?    回头说不定让你去刑场试试?    而且,毫无疑问,这也算是把朱标得罪死了,现在朱标或许还小,可朱标早晚有长大的这一天,就不怕以后报复?    你以为只是报复一个人,那还真是想的太天真了!    三代让你出不了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至于三代之后,不好意思,三代之后已经绝嗣了,没人了!    老朱此刻也是饶有兴趣的看着场中这一幕,没说什么。    儒家,在老朱这里,也就那样,别看老朱一天到晚找一些名儒论道。可实际上,狗屁。    不是为了让这些儒生传诵自己的名声,吸引天下英才投靠自己,鬼才懒得做这件事。    在这乱世之中,老朱更加明白,兵马粮草才是硬道理,至于所谓的道德廉耻,有用的时候不介意拿来用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