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五章:欲静风难止(第2/3页)  乱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秦晋本不想和这位身受天子猜忌的太子多做交谈,但话以至此,竟也收不住了。

    “大唐之害在于制度,而不在于人!”

    “制度?”

    在李亨的印象里,朝局清明与否,取决于君明臣贤,出自秦晋之口的“制度”让他大感新奇。

    “正是制度!自高祖以来既定的三省六部制是一套效率完备而又上下制约的官制,然而,时至今日,使职泛滥,墨敕斜封的官员分掌各官署实权,各职官成了空头摆设。问题也就处在此处,天子全凭一己好恶封增使职,边将节帅军政财权集于一身,权力得不到制约,即便没有安禄山造反,将来未必不会有张三李四跳出来犯上作乱。”

    李亨闻言默然思考,秦晋却还未说完。

    “现在暂且做想象之语,朝廷存粮大半在关东之地,现今洛阳含嘉仓陷于贼手,陕州太原仓付之一炬。开春之后,青黄不接,粮食问题就成了平叛大军最关键的制约。是以,朝廷势必要各军就地筹粮,然则开此例而后,便如溃堤蚁穴,再想收拾却已覆水难收!各镇领兵的将领岂肯乖乖将手中的权力拱手让出?届时,又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

    “若朝廷收紧军粮之权,岂非无忧矣?”李亨又道。

    秦晋摇头苦笑,直视着李亨。

    “逆胡肆虐河东、河北、都畿三道,朝廷的户口籍册早就成了一张张废纸,岁入能收上来往日一成就不错了。殿下以为,朝廷当从何处提调粮食?”

    李亨默然不语,秦晋说的的确是实情。别说现在,就是安禄山未反之前十数年间,朝廷由于自身捉襟见肘,已经给与了藩镇节帅提调地方岁入粮食的权力。尤其是在废除了府兵制以后,节度使身兼黜陟使掌握地方财权,更是如虎添翼。

    以往不觉有异,现在换了个角度来看,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朝廷将财权下放地方,就等于放弃了对边将节帅的制约,长此以往下去还能了得?就算安禄山此时不反,圣天子在位时还能以四十余年太平天子的积威,镇服四方。可一旦天子百年之后,自己根基浅薄,那些带兵的边将节帅,只怕也未必会老老实实的为朝廷戍边。

    但是,认清了这种窘境之后,反而更使李亨的心里冰凉一片。明知症结所在,却没有合适的医治之法,难不成就眼睁睁看着盛世大唐一步步滑向深渊?

    关于这一点,秦晋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也许历史终究无法更改,也许他预言的一切并不会发生。

    秦晋告退后,李亨的疑问不但没能解决,反而更增添了难以言说的忧虑!

    离开青龙寺,太阳已经西斜,不觉之间竟与太子李亨闲扯了大半日,现在的每一刻时间都宝贵之极,不能再耽搁了。

    刚刚回到禁苑驻地,郑显礼急吼吼赶了回来。

    “回来了,回来了……”

    秦晋从未见过他如此失色,问道:“谁回来了?”

    “高大夫,已经被押解进京!”

    秦晋腾的一下从座榻上站了起来,失声道:

    “消息可确实?”

    “千真万确,下走派出去的探子,亲眼所见。陈四也在队伍之中,断不会错的!”

    心惊之后,紧接着就是一阵欣喜。天子并没有下旨将高仙芝在潼关斩首,而是押回长安,那么就有很大希望保证他不死。尽管现在高仙芝身陷囹圄,但只要人没死,一切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这是大好事啊,郑兄弟大可安稳回去,好好睡上一觉了!”

    郑显礼也是急切间不急细细思量,直到秦晋为他剖析了一番,才恍然这的确是个利好的消息。不过,他仍旧心事重重。

    “高大夫现在获了罪,封大夫还领兵在外,不知天子欲如何处置……”

    对于封常清,秦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