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七章 笼络(第1/3页)  唐朝生意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唐朝生意人最新章节!

    港口规模,自码头数量上就可看出端倪,是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城市最直接体现。

    广州港七处码头,是官方出资营造,除此之外,另有十几处私设码头,可见它的贸易吞吐量,足够朝廷将唯一市舶使设立在此处了。

    七处码头各有用途,像是南坝码头,主要是用作装卸货物,类似用途的,还有井平庄码头,国洛坝码头与五侯码头。

    这四处码头承接广州港所有货轮进驻,以用途和使用权分类,另分作公众货运码头、货柜码头、油品码头、矿产码头、内河货运码头和普通货运码头等。

    仅是这般细致划分,就能让各世家之间争破了头,毕竟具体装卸与单纯货物存放之间,就存在着巨大利益不同。

    因而李之为何惊异,这些人是如何做出最终交易的。

    除这四处码头外,两三家分别为干池道码头,平沙坊码头,绥康码头,它们原则上属于客运码头,但也承接少部分货运事务。

    客运码头又分作公众码头、渡轮码头和邮轮码头。

    公众码头开放给所有船使用,需视乎水深,吃水比码头附近海面的水位深的船不能进入码头。

    渡轮码头通常由固定的航线专用,多条航线亦可共用同一渡轮码头。

    邮轮码头通常用作邮轮泊岸,多数会附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例如海关,出入境柜位及卫生检疫办事部门,行李处理区,票务点,租赁马车停泊区及上落客区等。

    由此看来,足见广州港内商机无数,朝廷目前属于刚刚关注这里,之前官方专指广州刺史府,与长安城并无多大关系。

    那时候有邮轮一说并不稀,在当时交通方式极为简单的现状下,能连通海上运输的邮轮建制规模之大,已是那个年代所有顶级建筑设计集大成,体积与豪华程度超乎想象。

    动辄就是三、四层的打造,十几丈长,数丈宽,作为各国之间外交往来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这样一艘艘如庞然大物一般地邮轮。

    较之寻常货船,邮轮舱中物资除日常用品、钱财,珍品、信件之外,甚至包括只有皇玺才可使用的印泥朱砂,能与这些打交道之人,其身价自然不可低估。

    因而,相比货运码头,客运码头潜在利益更为巨大,周边衍生生意更为多样,因而池道码头,平沙坊码头,绥康码头,就是各家最为在乎之地。

    因为在刺史府李祥一系的贪腐下,官方影响力仅表现在出入境海关性质把控上,一切港内大小具体事务,均被各帮派实际控制了。

    这些人前来的目的,就是在催促李之,尽快开展各码头外籍帮众的清理工作。

    两相比较之下,南坝码头被李之几乎不动声色地就彻底拿下,目前运转并未见巨变,远比动用强势驱离手段更快捷,而且不需过于劳师动众,少生是非与血腥祸灾。

    于是,李之将自己心中打算,与众人细细讲述,他们越听越觉出其中意义,深感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在维持现有贸易进行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交接。

    七个码头就存在有近五千外籍人士,这些人可都是过惯了刀刃舔血日子的凶悍人物。

    其中大多数为海盗出身,狂野而恶名昭彰,纵是其中存在不多修炼者,动用武力驱赶也不是件容易事,而且会导致广州城长时间陷入纷乱当中。

    一旦社会秩序遭受动荡,远来船只就会主动选择其他港口停靠,那就不是众人所愿望了。

    所以,他们才会对李之的解决方式彻底臣服,不能说顶礼膜拜,至少心中震撼,不亚于面上狂喜。

    由此也使得李之在各人心里话语权极重,便于他接下来的港务全面掌控。

    而贝家又是李之毫不遮掩指派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