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03章:大煮干丝(第1/2页)  舌尖上的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怀仁也不吝啬他的厨艺知识,当场便把狮子头的制作方法和一些细节上的注意事项了出来。

    他的很轻松,但听得人就表情各异了,那位制作了狮子头的大厨越听越出神,听到最后,甚至有些惊讶。

    大厨顾不上失礼不失礼了,竟开口道,“王爷真的太厉害了,不但把这道扬州狮子头的做法了个一丝不漏,甚至连底很多没在意的地方,也的如此精妙,底可算是开了眼了。”

    赵献球佯嗔道,“还用你?王爷当今之厨神,一道狮子头的做法,自然不知比你强了多少倍。”

    大厨赶紧躬身请罪,“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底失礼了,还望王爷莫怪。”

    杨怀仁摆摆手,“不怪不怪,一开始我就了,咱们起来是同行,吃过了你做的狮子头,自然要把我自己的意见一,大家交流一下,争取把这道菜做的更美味嘛。”

    朱润卿道,“王爷只是吃了一口,便能出狮子头的完整做法来,可谓神人也,下官佩服之至。”

    何常葆和李文学也跟着随声附和。

    童贯适时地出来吹捧道,“王爷厨神之名,可谓实至名归,但王爷的事多了去了,上马能带兵,下马等安邦,上得了庙堂,下得了厨房,我大宋得此大才,乃国之大幸也。”

    这话吹的漫天飞牛,杨怀仁都没法接话了,只能心中佩服,论拍马屁,还是童贯你牛比。

    一番吹捧的话被童贯尽了,连赵献球都没什么话可接,只好笑着把另一碗大煮干丝送到了杨怀仁面前,“王爷再尝尝这道大煮干丝,扬州百姓公认这道菜是淮扬菜的经典之作。”

    赵献球完,制作了狮子头的那位大厨便退了回去,另一位大厨上前来给杨怀仁施礼,想来这道大煮干丝应该是出自他的手艺了。

    大煮干丝,起来是从江南家常茶点烫干丝衍生出来的一道名菜。

    两道菜的主料,其实都是最简单的豆腐干,但这两道菜看着简单,其实也是非常考验一个厨子的厨艺功力的。

    烫干丝的材料相对简单,主要原料是源自泰州的淮扬豆干。

    方形的扁豆腐干切成细细的豆腐丝,首先就非常考验一个大厨的刀工,也许切豆腐干听上去比切鲜豆腐要简单很多,但要把豆腐干丝切到好处,也不是一件简单事。

    在刀法上,先切豆腐干薄片,用的是一种横切的刀法,在淮扬菜的技法里,这种刀法叫做“飘”。

    豆腐干放在砧板上,一只手轻轻压住,另一手持刀从一片横切进去,一张薄如纸片的透明豆腐干片便被切了下来。

    听着好像没什么,但使用飘的刀法,是没法用眼睛去判断豆腐薄片的厚度的,但淮扬菜师傅们个个都能把豆腐干切的薄如纸片,而且每一片都一样的厚薄,凭的就是手上的感觉了。

    这种感觉,便是日积月累地不断练习才能产生的一种肌肉的记忆和感觉,没有三五年功夫,是打不到这种效果的。

    切好的豆腐干片再切成细丝,然后放入凉的清水中淘洗数遍,丝丝分明的豆腐干细丝便呈现在眼前。

    下一步就是烫了,而烫的的手艺,才是这道菜好不好吃的关键。

    淮扬菜大厨在制作这道菜的时候,会在煮水的锅旁边准备一盆热碱水,白切干丝先放入沸水中烫上几遍,待干丝变得柔软,然后捞出来放到热碱水中淘洗一遍。

    放入碱水中淘洗,一来是去掉豆腐干身的豆腥味,二来是让豆腐干丝变得柔软又不失劲道。

    这里的处理就非常细致了,豆腐干丝在碱水中放置时间太短,豆腐干丝就不够软,放的时间太长,豆腐干丝就容易泡烂。

    只有非常有经验的大厨才能掌握好尺度,把豆腐干丝加工的恰到好处,光是这一门烫的手艺要想练出来,下的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