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4章:钓鱼之道(下)(第1/2页)  舌尖上的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去÷?說→網www\\』,為您提供精彩說閱讀。♂去÷?說→網』,為您提供精彩說閱讀。

    老头犟着脸问道“怎么,不对吗?你可别告诉我鱼浮子跳第一下就能收杆,那样是绝对钓不到鱼的,你真当鱼儿都是傻的啊?”

    杨怀仁笑着摇了摇头,“这可不一定。钓鱼就像种地,也是分地方的。有的地适合种麦子,你种稻子就产不了多少,有的地适合种果树,你种粮食也不行。

    钓鱼不但分地方,还分季节。你在河溪里钓鱼是一回事,在大江里钓鱼是另一回事,咱们现在在湖泊里钓鱼,跟前边两种也不相同。

    夏秋两季,水里边水草多,鱼儿的食物多,你下了钩,鱼儿对鱼饵的需求程度不同,自然不会轻易上钩。

    但冬春两季就不同了,像现在这大明湖里,水面上结了冰,水里边鱼儿的食物相对就少,它们对食物的需求就大。

    而且水冷了之后,鱼儿们反应也受影响,俗话的天冷了鱼都变笨了,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鱼浮跳跃几次的问题,不能作为是否收杆的依据,您心里每次都默数三下再收杆,这种手法就是纯属碰运气了。”

    老头拖着下巴想了想,眼前这子看着年轻,但人家的话里还真是挺有道理,于是问道“那又怎么看鱼浮的跳动判断鱼儿是否上了钩呢?”

    “这个其实非常简单,”杨怀仁拿出自己的鱼浮来给老爷子一边示范一边道“您看,咱们用的鱼浮都是一样用软木制作的,入水的部分挂一铁块作坠,所以鱼浮和水面是垂直的。

    我们钓鱼便是观察鱼浮的动静来判断水下的鱼钩是否有鱼儿上钩。如果鱼浮上下竖直着跳跃,而且幅度不大的话,那很可能是鱼儿在试探;

    如果鱼浮的跳动的时候横向摆动较大,那就明鱼儿是真的咬钩了,所以鱼儿有没有上钩,并不是数鱼浮跳了几次,而是看鱼浮的运动状态来判断鱼儿是否上钩。

    这么听起来也很简单,但是要真能熟练的判断,是需要经验的。现在这季节,大明湖里的鱼儿没那么矫情,看见有东西吃,早抢着吃呢,所以一般很容易上钩的。

    您老习惯了看着鱼浮跳三下,其实这工夫鱼儿早吃了鱼饵然后游远了,所以您看到鱼浮跳了三下之后收杆的时候,鱼钩上啥都没有。”

    老头子接过鱼浮想了一下,才意识到原来钓鱼还有这么高深的学问,不过想明白了他为什么忙活了半天一条鱼也没钓上来,还是十分高兴。

    “听子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啊,老汉受教了。你刚才的老汉的鱼饵也不好,这又是为啥?老汉的鱼饵那可是一个知己告诉我的秘方。”

    提到鱼饵,老汉似乎很骄傲,杨怀仁嗅觉灵敏,早从他手上还残存下来的气味猜出了是什么。

    “老伯,子若是我早猜出了你这鱼饵是什么做的,你信是不信?”

    老汉一脸狐疑的喊着杨怀仁,心道这子也太神了吧,我的鱼饵可是跟一位知己朋友磨了半天才要出来的秘方,他离那么远连看都看不清楚,怎么可能用什么做的都清楚?

    老汉下意识的摇了摇头,表示这绝不可能。

    杨怀仁笑得非常自信,又低头使劲闻了闻,十分狡猾的看着老汉的眼睛道“炒面混合鱼骨粉,然后用麻油和了搓成面团儿,我的可对?”

    老汉吃了一惊,眼神不可思议的看着杨怀仁,“你子神了啊,你是怎么知道的?”

    杨怀仁心中乐坏了,想当年哥们十岁的时候老爹就领着哥们来大明湖钓鱼了,这鱼饵好不好,一闻便知道,真正喜欢钓鱼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根算不得什么秘密。

    “子不敢欺瞒老伯,子这鱼饵,也是这种做法做的,只不过,比你的鱼饵里,多加了一样材料,所以比起来就更加上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