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03章:败家之路(下)(第1/2页)  舌尖上的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样花钱方式听起来很败家好像也很傻但杨怀仁却因为做了这些别人眼中的傻事却得到了最大的依仗。
    这一点杨怀仁自己是心知肚明的。
    杨怀仁能在外领兵赵煦也对他一直的纵容朝堂上并没有多少攻击杨怀仁的声音这是为什么?
    杨怀仁不会傻到真的觉得自己了不得了别人全都害怕他不敢惹他。
    实际上知道现在朝堂上像郎舍人一样的自负清高却迂腐固执的文官还有不少。
    他们这样的读书人是不会在意你杨怀仁是什么地位的只要你行为不端或者犯了什么错他们一定会上书皇帝弹劾的。
    可这些年来实际上真正弹劾杨怀仁的奏本根本不算很多偶尔有一些甚至没到皇帝手里就被几位相公给拦了下来。
    那几位相公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杨怀仁有些时候做的很多事情确实有错但这种错是皇帝默许的更没有打算追究的。
    所以即便那些谏官有些不满皇帝也不会理会这是圣眷的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那些指谪杨怀仁的文官只看到了杨怀仁做过的错事却没看见杨怀仁做过的好事。
    他们谏议杨怀仁的过失目的也许是单纯的无非是一种谏官的职业操守而已但他们骨子里太执拗看不到事情的本质所以谏议杨怀仁的提议其实是一个错误。
    那几位相公把他们的奏本拦下来不仅仅是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在包庇杨怀仁同时也是保护了他们。
    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杨怀仁在地方上做了很多修桥补路、大兴学堂的好事。
    捐钱修桥补路是方便了百姓兴办大量的学堂更是为读书人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如果那些谏官只是因为杨怀仁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就去编排他老百姓会怎么看他们?
    老百姓的想法可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他们考虑的只会是自身的利益还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在他们眼里杨怀仁修桥补路和兴办学堂等等是实打实让他们得到了实惠的百姓们受惠自然打心底里觉得杨怀仁是个好人。
    哪怕听了杨怀仁败家子的事迹也会私底下嘲笑一番不过内心里还是盼着杨怀仁最好能更败家一点才好大宋像杨怀仁这样的败家子越多越好。
    而那些编排杨怀仁的谏官在百姓中的名声可就毁了他们的做法也许并不是针对百姓但结果显然是损害了百姓的利益的。
    百姓背地里骂娘那肯定是难免的有些情绪激进的甚至会连带着那些谏官的父母家人甚至祖宗一起骂。
    朝中那么多谏官总是那几个谏官在针对杨怀仁也不是没有其中的猫腻。
    杨怀仁明白怎么回事只是不愿意去理会罢了那几位自负清高的谏官大多也是被人当了枪使而不自觉罢了。
    朝堂上的相公们看的清楚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极力劝说他们不要抓着杨怀仁不放只不过是这老几位性子太轴脑筋转不过来罢了。
    其实大多数人是明白的连章惇这种内心里对杨怀仁非常忌惮的人一直以来没有冒然去触杨怀仁的霉头。
    直到后来杨怀仁进京他感觉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受到威胁才不得已和杨怀仁站在了对立面罢了。
    类似这样的提醒李老头还有很多杨怀仁也仔细听着谦虚地做出受教的样子来。
    那些道理也许他也并不是一点儿都意识不到只是没有一位长者不断的提醒他他还是容易忽略掉。
    人的成长并不是只读书就行了的必要的经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顺利或者挫折都是我们性格逐渐形成并逐渐成熟的重要部分。
    同时长辈的提醒和教导同样是不可缺失的否则似乎会少了重要的一环。
    杨怀仁就是少了长辈的提醒所以才在年轻的时候犯了不少错也许那些错并没有对他造成严重的影响但现在杨怀仁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