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五章精彩上演(第1/2页)  明朝假太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朝假太监第545章精彩上演“启奏太后,新皇登基,各地频现祥瑞,臣等商议后,特奏请将年号定为隆熙,今年是为隆熙元年,请太后允准”

    “众卿皆为鸿学大儒,商定的年号一定是好的,哀家无异议”

    “谢太后,另外老臣还有一事禀奏,请太后允准”

    “杨阁老请讲,您等皆是老成谋国之臣,有什么提议尽管说,只要有利于江山社稷,哀家绝无不允”

    “司礼监乃洪武皇帝所设,前后已历二百余年,臣等商议之后,认为即是洪武皇帝所设,那就一定是好的,新皇登基,实不宜推翻祖制,从前魏忠贤乱政,才不得不临时裁撤,现在魏奸已经伏法,还应重开司礼监才是,请太后允准”

    今天是宝珠应杨嗣昌等内阁朝臣所请,正式以太后身份来旁听朝会的,按杨嗣昌等人的想法,就是让宝珠来当摆设的。

    已经做了一年多皇后,面对满朝文武,宝珠倒也能应对自如。

    随着杨嗣昌的奏请声,朝臣中也稀稀落落地传出几声附和。

    要知道杨嗣昌不但是内阁辅臣,还兼任着吏部尚书,所有官员的升迁都要经他而决,一般官员是根本不敢得罪他的,所以不管他提出什么,都会有捧臭脚的。

    杨嗣昌不是叶珣,叶珣做事可以不在乎手段,但杨嗣昌不行,他是读书人,读书人做事是不能任性而为的。

    朝臣中是有不少人要看杨嗣昌的脸色,但却不是全部。

    谁都知道司礼监是叶珣主张裁撤的,现在杨嗣昌却要重设,这件事叶珣知道吗?

    都说现在叶珣在后宫失宠,现在杨嗣昌又把这件事提出来,显然就是冲着叶珣去的了。

    当朝第一大太监和内阁首辅开火,可别被殃及池鱼。

    有了这想法,大部分人都明智地闭紧了嘴巴,然后目光有意无意地扫向袁应泰和张铨,这两人是叶珣铁杆,他们若不吭声,那别人也最好老实地。

    不曾想,袁应泰和张铨两人此刻仿若老僧入定,对周遭的事物充耳不闻,就连脸上的表情都没有一丝变化,好像杨嗣昌的提议跟他们一点关系没有似的。

    这两人不吭声,大部分人也绝不会往前冲,注意!是大部分人,而不是全部。

    这件事是杨嗣昌提议,袁可立和于昭杰两人附议的,方振儒和王寅却不知道。

    杨嗣昌说完后,王寅的嘴动了动,当触及杨嗣昌阴沉的目光后,遂也明智地闭上了嘴巴。

    方振儒却不惯着杨嗣昌,浓眉一挑,沉声道:“杨大人此举怕是不妥吧?可有征求过叶公公的意见?”

    反对的声音肯定会有,杨嗣昌心里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待方振儒说完,故意皱着眉头道:“本官倒是很不明白方大人的意思,叶公公只是西厂督公,而且早就言明不参与朝政,设不设司礼监的事,只需太后同意就可,难道还要太后去征求他一个天子家奴的意见?真是笑话!”

    “你!...”

    一番话怼得方振儒老脸通红,偏偏又找不出任何反驳的话来,因为杨嗣昌说的也没毛病啊!叶珣是个太监,又不是司礼监的管事太监,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资格对朝政指手画脚。

    道理谁都知道,但问题是,谁都知道叶珣的实力,想要越过他办成这件事,可能吗?

    方振儒被怼得说不出话来,他手下小弟可不干了,要知道老方的官职是左都御史,手下全是吃饱了没事干,逮谁咬谁的主。

    自从老方上台之后,对御史言官们的管束严格多了,这帮人可说已经很长时间没发挥了,现在老大有难,可给了他们发挥的机会。

    “杨大人可是读书人否?”

    还没等杨嗣昌再接再厉,逼着太后答应这件事,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