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5章 汉城,大汉之故土也!(第1/2页)  汉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平五年,八月中旬

    经历了农历六月、七月的台风期,降雨有所减少,终于秋高气爽。这个季节,大风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远称不上海波平。

    刘备决定冒险不再等待,亲帅数百海船从黄县出发,沿着山东半岛以北洋面向东,八月海风烈烈,船行极速,一日一夜后,即到达成山角西北威海港,小半日停留补给,然后开始浩浩荡荡地跨海航行。

    渤海西岸沿海,北风风力较为强劲,进入深海后,东南风更强劲,两个昼夜即掠过海州西南半岛、延坪岛,转而北上乐浪海冥县。下午的阳光热烈得使人眯着眼睛昏昏欲睡,就连海鸟亦难耐直射阳光,害羞地躲起来。

    望着海平面上渐渐升起的灯塔,糜竺欢喜如同弥勒佛:“海冥这就到了?不到两个昼夜,太快了!我以为要走4、5天!带的淡水还有一大半。”

    刘备毫不在意的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航线经过几年时间优化比之前快也是正常的。”

    淡水、蔬菜当然不能浪费,刘备只带了十几条船北上海冥县港口,更多的船在王翁、王豹、牵招带领下,经过延坪岛后继续向东北航行,直接到提奚附近停泊。

    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从黄县到乐浪海冥县只有400余公里海程,且从威海港到海州西南半岛、延坪岛几乎是同纬度,航行自然事半功倍,总共三个多昼夜已经算慢。

    不考虑到大规模舰队航速不一这个问题,刘备的旗舰静海号张满帆单独航行,顺风情况下,第一天黎明从黄县出发,第二天就能到达海冥吃午饭或者晚饭。

    以前,从黄县过庙岛诸岛,跨海到旅顺、沓氏,沿着辽东半岛南侧近海到西安平,南下到乐浪列口,再到海冥,约900里。距离比现在只多一倍,用时往往要十天半月!

    究其原因,地球自转使得渤海、黄海洋流是逆时针方向旋转。

    王翁、王豹等人当然不懂只有刘备知道的地球自转,他们有“笨”办法,通过一次次航行,发现朝鲜半岛以西、辽东半岛以南、青州半岛以南的近海,洋流从南向北、自东向西;到渤海、黄海东侧、青州半岛北侧,洋流则从北往南、自西向东。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

    海冥县长,是刘备正妻王荣的兄长王斌,这也是花百万钱买的官,其西面海州半岛的翁津有铁矿,品质虽不高,存量极大,亦是朝鲜半岛难得的资源,容不得刘备不掌握在手中,不少三韩、鲜卑俘虏和黄巾俘虏劳作其中。

    其东则是名义上归属于海冥县管辖的提奚县,县长夏侯博、县尉乌长英,万余流民,乌敏英和二千余乌桓人亦长居于此。

    几年来,夏侯博、乌敏英、乌长英受到了顽强阻击,在开疆拓土上进展不大,仅仅越过礼成江,推进到开城附近。南方的马韩部落太过强大,在开城附近建设了城砦,双方围绕肥沃的开城平原不断开展中小规模战争,马韩人无能越过礼成江,汉人乌桓人亦无法越过临津江。

    夏侯博说:“这几年,我们与马韩人时打时和,三韩贵族都喜欢大汉的丝绸、布匹、水果、蔬菜、铜铁器,因此南方一些部落大多与我们保持和睦,通过派出的商队、收买的韩人向导双管齐下,算是搞清楚了半岛南部的总体情况。

    朝鲜半岛南部,从西到东有马韩、弁韩、辰韩三个部落联盟,合称三韩,马韩之北有‘十济’。”

    “可以知知道他们来源?”

    夏侯博:“这个。。真不知道。”

    滕和:“武王伐纣,牧野大胜,纣王叔父箕子闻之即率众北逃至辽东、朝鲜,而武王分封弟姬奭于燕地,以安定北疆。后箕子献上《洪范》以示臣服,武王于是顺水推舟,封箕子于朝鲜。

    秦灭六国,卫满偷袭击破了接纳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