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二十四章 朝堂扯皮(第2/3页)  昭昭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尼玛!这白杆兵好几千里赶过来,不就是为了辽东战事吗。现在你们倒好,顺手一拔拉,又让人家去平叛了!

    最可气是,他们完全就是双重标准。登州军去平叛会耽搁辽东军情,白杆兵去平叛就不耽搁了?

    所以,梁廷栋等周延儒话音一落,便不客气地反呛道:“白杆兵远道而来,同样是为辽东的危急军情。如再调去平叛,又将徒增多少花费?”

    孙承宗见梁廷栋铁了心想让王瑞的登州军剿贼露脸,倔脾气就犯了,于是他又提出另一个人选:“圣上,京师按察使卢象升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号称“天雄军”。前不久刚在顺德、真定大败流贼,可堪一用!”

    “咳、咳咳……”崇祯帝见下面的大臣们争论不休,就是拿不出一个定策,心中恼怒不已可又无处发泄,不由得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有时他恨不得简单直接地给王瑞下一道圣旨,让登州军上就是了。可这却是不行的。

    朝堂上的事,那有哪么简单!

    别样不说,光文官们弹阂忠贞伯王瑞的奏章那可是装了一大箩筐了。虽然崇祯皇帝都留中不发,但不代表着他就完全没有任何想法。

    大明以文御武是列祖列宗留下来的老规矩了。说到底,现在的崇祯还是更信任东林党的文官一些。

    随着登州军的实力大增,崇祯皇帝也对王瑞有了防备的心思。

    如同独立王国一般的关宁军就够他受的了,哪能允许再多出一个登州镇的军阀势力来!

    不过,眼下的叛军作乱可得解决。都攻占四个州县了,天知道明天又会传来哪个城池又被攻破的消息。

    崇祯帝这一咳嗽后,太和殿内突然安静了下来。

    一旁的王承恩心疼皇上的操劳,急忙将一碗参汤移到了崇祯的面前,尖着嗓子劝道:“圣上,快喝口汤润润嗓子!”

    “哎……”崇祯叹息一声,接过去喝了一小口,参汤入胃感觉总算好了一些。他抬起疲惫不堪的眼睛望向温体仁道:“温爱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实话,他对孙承宗和周延儒有些失望,因为他们的主意确实不靠谱。

    让白杆兵和卢象升的天雄军赶过去,耗费时间不说,关键是这粮饷物资还没有着落。

    自从登基以来,崇祯皇帝就觉得自己拮据得很。凡是让他花钱的事,他都非常蛋疼。

    “哎……”温体仁轻轻地长吁一声,扫视了一下众人,这才拱手奏道:“启禀陛下,这股叛军都是东江逃过来的老兵,战力强悍。白杆兵虽然离得近,但多为步兵,老臣怕他们追之不及。叛军作乱的位置,确实在登州军赶往辽东的路上。所以,可发一道钧令给忠贞伯,让他尽快率军赶去。”

    崇祯帝闻言脸色好了许多,鼓励道:“温卿所言颇为妥贴。只是现在还没有登州军的消息,如若让叛军流窜至京师邻近,恐让朝野震动……”

    温体仁见崇祯帝内心还是赞同调动登州军的,便又接着补充道:“圣上英明!这样的情形确实不得不防。臣的意思便是,再调卢象升的天雄军从西堵截。如此,白杆兵在北、天雄军在西、登州军在南,定能困死并剿灭叛军!”

    “好好,好!便依温卿之策办理吧!”崇祯帝总结道。

    温体仁没有提到军饷粮草之事,而且说得还挺在理,在如今的局势下确实是一个万全之策。所以,崇祯皇帝直接来了个乾坤独断,压根儿不给孙承宗和周延儒开口的机会。

    “陛下!老臣还有话说。”孙承宗眼见阻止不了,但也不想让登州军专功,他还留有后手。

    “哦,孙师父请说。”崇祯帝无奈,只得让孙承宗继续唠叨。

    年初时,孙承宗巡视松山、锦州等,上崇祯关内外政事,他都全部采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