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启四年(1624年),颜思齐等因不满岛国德川幕府的统治,密谋起事造反,参与岛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在岛国,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只不过这一次作为大明乃至整个大洋西岸地区加上南洋地区最大的一股海盗势力将参与其中。
颜思齐与杨天生、陈衷纪、郑芝龙(没错,就是那个郑一官)等二十八人拜盟为兄弟,立下誓言:“生不同日,死必同时”。众推思齐为盟主。不幸事泄,幕府遣兵搜捕,思齐率众仓惶分乘十三艘船出逃。
经陈衷纪建言,思齐率船队柢东番,在笨港靠岸。见岛上地肥水美、大片荒野未辟,决意在此开疆拓土,干一番事业。乃率聚伐木辟土,构筑寮寨。
北港,一名魍港,亦作蚊港。
指现代宝岛北港溪下游一带。为岛上汉族移民最先到达、开拓的地区。故明时曾一度代称东番岛为北港。其地渔业极盛,又为海船出入港口,与澎湖、漳、泉之间往来频繁。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澎湖为漳泉之门户,而北港即澎湖之唇齿”。“北港在澎湖之东南,亦谓之台湾”。
是时,土番以为外敌侵犯,聚族攻击。颜思齐遗人加以安抚,商定疆界,互不侵扰。在笨港东南岸的平野,规划建筑了井字型营寨,中间为大高台,使之成为组织指挥垦荒的中枢。与此同时,派杨天生率船队赴漳、泉故里招募移民,前后计三千余众。
这就是明朝时期第一个成规模的移民东番岛的记录,因此颜思齐也被后人尊为“开台王”。虽然东番岛有记载的早在千年前就有汉民迁移,不过时过境迁,那些汉民几百年下来早就沦为土著了。甚至后世学者早有提出岛上原住民很多都是更早的时候由大陆迁徙过去的人种,毕竟只有一道狭窄的海湾阻隔,就是用独木舟,也能横渡过去。
这些历史中记载不多,也都没有颜思齐开台那么具有历史意义。
可惜颜思齐这位堪比汪直的大海主英年早逝,死的太早,不然在其经营之下的东番岛或许会早几十年成为海外一大势力,估计也就没有尼德兰人和后来的郑芝龙多少事了。
郑芝龙正是先后施手段收拢了颜思齐与李旦两位大海主的遗产,才一跃成为东南沿海的霸主,成为十八芝的老大,不过即使在那时,也还有杨天生、李魁奇、刘香等同级别的海主还有李旦之子看不惯郑芝龙的作为跟他对着干,直到郑芝龙转头大明旗下,才借大明之力成功击败众多对手,一统东南沿海。
近年来,被封王的郑家已经逐渐放弃东番这条后路,所以笨港一带失去了往日千帆过往的盛况。
但在这个时期,平野仍是笨港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已经形成了大镇的规模,人口数量不比中土一些偏远小县城规模小。
此时的平野镇里一片愁云惨淡,原来由颜思齐兴建,再经过郑家扩建的聚义厅,现在成为了笨港众头家议事的场所。
头家,是闽地方言,原本意为店主、老板的意思,后来引申为祭祀之中做主祭的人,宗族里拿主意的人。
在笨港这边,头家就是由各个聚居地选出的领头人,组成了类似议会的统治阶层,从颜思齐招漳泉移民开始就已经出现雏形,郑家统治时期头家是类似大陆那边甲长里正那样负责统计人口,处理纠纷,征收粮税的体面人,类似西方的税务官。
到了郑家离开时期,头家就真正上位成为了笨港的统治阶层。
此时的聚义大厅里,几个头家都脸色或凝重或颓丧的抽着旱烟。
烟草这玩意早在明中期就传入中土了,明末年间早就广泛流传,被民间视为提神和治病的药物,作为跟海外联系远比大陆紧密的东番岛,这里甚至都开始种植烟草种子了。
吧嗒吧嗒的抽了半天,名义上的盟主陈家族长打破了沉默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