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百三十四章 勿要辜负了朕一片厚望(第2/3页)  长风万里尽汉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江陵讲真,地理位置还是有些偏颇。过于靠近内陆了一些,对南面的掌控力会很强,可对于塞北草原,对于辽东,对于西域,那控制上真有点鞭长莫及之感,同时也有些向南了。地理位置真不如武汉。但武汉有水灾啊。武汉在后世都还年年抗洪,如今这时代,威胁只会更大。鄂州从来就不再他的考虑范围。

    江陵城除了无王气,唯一的大缺陷就是无险可守。但不知道有那么一句话么,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这句话要说有没有道理,那是端的有道理。就像当年的秦始皇的咸阳城,人硬是没城墙。只可惜这句话被赵老二用臭了。有了赵宋这一前车之签,当朝一般文武还真不敢忽略了‘险’这一字。

    然同样是这一个‘险’字,也把大名与济南全都盖了进去。二者一样是无险可守的。

    看到满大殿的文武都在反对,陆谦就笑了。好吧,那就接着往下吵,向下争吧。相比起江陵,他是更愿意建都金陵。但金陵被满朝文武反对,反对的他自己都觉得那地儿有些过于偏僻了。

    这不要紧,横竖是个四选一的选择题。洛阳、汴京已经被踢出,就剩下四个选项,且看他们日后继续来撕逼。

    这益都固然是愈发逼仄,可他也没想过立刻就迁都。

    ……

    在陆谦称帝之后,发出一封封叫人投降的檄文。而在他称帝之前,却就已经派出使臣,横渡重洋,抵至日本,入平安京,正式向日本发出了诏。叫日本乖乖臣服,如此陆谦会册封日本主为日本国王,等同高丽国王,爵同郡王。

    这在世人看来并无藐视的意思。

    唐宋期间,日本始终对中原毕恭毕敬,视之为师。而后者的真正称谓也不是甚劳子‘天皇’,而是倭王。其缘由是由来已久。所谓的日本二字,乃遣唐使所改,意是日出之地。而日本国王则是正史上的朱明所赐。

    陆谦愿意册封鸟羽为日本国王,这是一种善意的表示。顺应日本民意了么。所谓的天皇这根本就是暗面的存在,就像正史上的高丽、安南等处国主一般,外王内帝,乃是东亚地区各国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只是其他各国都是号称皇帝,比如西夏主,在庆历和议后接受宋朝册封为夏国王,还接受辽、金的册封,但对内称皇帝,使用庙号、年号。大理君主对内亦称皇帝,使用自己的年号,与宋朝交往时则称国王。

    天皇这个称呼是李治和武则天捣腾出的。所谓天皇天后,二圣临朝,如是也。日本人的遣唐使将这一称呼传入东瀛,那其内部便就开始这般自称了。其实质说穿了不值一提。

    后世中国人如此之反感,原因就在于两国间的血海深仇,就在于对日本的痛恨。如此才会联想到天皇>天子and皇帝。天皇么,字面意思,上天之皇。但其从本质上讲就是皇帝,就好比天方世界的哈里发。

    后者若是胆敢拒绝,那是最好不过了。陆谦正有借口去正式讨伐之。可惜,日本人很乖觉的,甚至是欣喜若狂。

    齐军水师主力固然南下,但留守各岛的战船在日本人眼中,兀自不可力敌。而佐渡岛对岸之后越国,时常发生海贼入侵劫掠事宜。其身材无不孔武有力,健壮过人。虽无几人披挂甲衣,更非是个个都手持刀枪,然人人手持粗棍大棒,坚固不可毁,武士刀劈砍中其声如击败革,不是其国民丁壮所能力敌的。

    平安京接连收到信报,他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些所谓的巨海贼,就是佐渡岛之中国贼犯。

    那一干掌权人物正是头疼时候,忽的看到中国在摇旗呐喊招募小弟,心中是一百个愿意。就像立刻派出使臣前往益都,好早日向上国禀报日本之苦难。结果他们派出的使臣,乘船跟随汉使一同入益都。但是在大海上却生生失散了。

    就是那一夜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