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三十五章 今日齐鲁(第2/3页)  长风万里尽汉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前走一段,看着路边还有农户,却是在捡拾农田里落下的麦穗。

    这端午节已经过了,而四月末五月初就已到了收麦子的时候。前后就这几日,多是看各处的情形有不同。中都就是刚刚收了麦子,田地里还有拉下的麦穗捡拾。

    那一对农夫农妇,三四十年岁,人人挎着背篓,内里装着金灿灿的麦穗。萧嘉穗脸上满满的笑容,今年齐鲁各地无有灾难降到,各地方的水渠水利设施又多有休整,今夏必然是一丰收季。如此百姓享福,官府也是受益。因为今年齐鲁是要交纳税赋的。

    萧嘉穗径直下马来问,他一口地道的山东话,跟着晁盖学来的,根本不会因此而被人注意。那当即就问出了因果。本地百姓自也为中都县上的道路高兴,这可是那郓城都做不到的事。被人以这种惊疑的口吻问起,还不是一脸自豪的言无不尽啊。

    却是这中都县虽处在水泊边,可境内多有山岭山丘,又无大河流经。交通历来不便!然而此地却也物质丰富,尤其是东南、西北处的煤炭和北部、中部的铅铁,那是自梁山泊时候就开始供给的必须物质。

    随着齐鲁之地正是被梁山军拿下,有了喘息之机的中都县,并没有万事随缘,而是在新任县令的召集下,出钱出力,耗时半载,费人工五万余次,钱两万余贯,粮万石,终于打通了整个县境的官道乡道来。虽然无法以水路运输,但却保证了县中的铅铁煤有利互补。

    那整个齐鲁都是梁山军的了,铅铁,尤其是冶铁,莱芜监与利国监才是当仁不让的中心,中都县虽然有铁,可从成本到产量再到工艺,都是有不足。

    再要抱着过去的老一套过活,别的不说,只一个冶铁,那就只会日渐萎缩。

    万幸的是,这儿有了一个新县尊老爷,卢俊义原家中的小管事,有那个经济头脑。

    修筑道路,至少可叫中都县的煤炭能以最快捷最便易的方式运抵到水畔码头。差遣人去利国监、莱芜监挖高人,从原本的产铁变作铁器制作。

    总的来说,这位县尊是救了中都县的煤铅铁工业一遭。现下人家已被调去河北升官了,中都县上下却还念着他的好。

    有了煤铅铁,中都县多少人的饭碗就保住了?矿场的工作是比种地危险,但也拿钱不是?何况还有短工这么一说呢。

    “好官,好官。”李先生听了连声赞叹。人家卢县尊虽出身不高,可人的作为,胜过两榜进士出身的隆州知州何止十倍、百倍?

    “说是这条路是中都县的经济之所系,乡里的父老乡亲都看护着呢。稍有坑洼,当即就着人修缮的。”萧嘉穗心里更是感慨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八个字说的简单做起来难,可现下这中都县的前任县尊,却做到了十足。

    人已离任,尤叫百姓称赞不止,可谓能吏干吏也。

    再走远些,就会发现某一段明显刚被人修缮的道路。足以证明前者所言不虚也。

    那徐先生是一账目上的好手,账房出身,别的不懂,对于经济却尤为关注。说道:“一县之地大小道路何其之多,不提及官道,兀自这等乡间小路,怕不就要有三二百里。前言所费人工数万,钱粮数万,倒不虚假。只是不知,这等投入,又能产出几何?”

    只投入不产出,再是惹人赞叹,也终是失色的。

    太阳彻底落下,天空已经变得深蓝,余晖中萧嘉穗一行终于奔到了官道。却是要比淮南的官道宽敞上怕有一倍来,修缮的也更见齐整,路边种的树虽然不高,可也能看出树龄来,道路两旁还能看到浅沟,这是用来排水的设置,更远处就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和水渠,彼此相通着,日此浅沟也是足够了。

    顺着官道再行上三五里路,天色已经暗下来,却总算看到了一块指示牌,前方一里有客栈。

    叫萧嘉穗哈哈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