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九章 逆臣逆臣,背国小人(第2/3页)  长风万里尽汉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知道,这金银币的面相对日后的中土又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钱耗就是没了。

    这个时空的中国白银诸多,已经普遍成为了流通货币。以至于交税的时候,也多有百姓巨室以白银缴纳。这税银是零碎不成形状的,从县衙上交到州衙,那不可能用大把的碎银子去对付,就只能溶银,如此自然就有了银耗。

    于正史上,这是张居正‘一条鞭法’之后,才大行其道的新名词。一条鞭法规定,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实际上远大于真正的“火耗”,那差额就归官员了。满清入主中原后,继承了这一衣钵,且发扬光大。“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而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要不然怎么会有“康熙康熙,吃糠喝稀”这么一说呢。

    眼下时空的钱耗倒不如正史厉害,因为百姓缴纳的税赋里一部分是实物税,且铜子也是颇多。

    但陆谦考虑到日后要开发日本的金银矿藏,中国境内金银肯定无缺;且这税赋方面,日后也肯定要重点发掘商税,金银会逐渐成为主流。如果不加以控制,火耗必会愈演愈烈。

    陆谦当然可以加以约束火耗的份额数,但他发自内心的就觉得“火耗”这玩意是不该存在的。

    且县级政权就有融化税银重铸的权利,那必然会滋生许多的蛀虫。

    同样,陆谦也是想要赚钱。铸造金银币的利润有多大,那是无需多言的。

    如此消息就像夏季里的狂风,不须几日,便传遍山东,亦传到了与京畿路临近的兴仁府。就像东南方腊起义的消息短短时间中便被两浙路官员通报道了东京一样。实乃是摩尼教势头太盛,叫喊出的口号也太叫朱勔心惊胆寒。

    什么“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

    什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什么“叫天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再有就是杀朱勔,除赃官。

    那诱惑性是极大地。那眨眼间便就聚众数万,叫百姓们从者如云。

    他们先杀了睦州团练使蔡遵,睦州境内的民团对上了摩尼教,就是孙子对上了爷爷,被摁在地上摩擦了再摩擦。接着在青溪县息坑全歼两浙路常驻官军五千人,兵马钤辖察颜坦被杀,随后,义军又乘胜席卷了整个睦州。

    攻城夺池,方腊自号圣公,建元“永乐”。

    这他么势头比之梁山泊可更猛烈。刚刚起事就已经建元“永乐”了。

    两浙路官员不敢隐瞒,急报东京,而后不少传闻就也已经飞着传到了东京城。叫天下人都知晓了江南摩尼教方腊的名头。

    但东京城的第一目标依旧是梁山泊。谁叫梁山泊距离东京太近,那是眼睛一下都能杀到东京城下的存在。当然,皇宫大内的道君皇帝是大大的愤怒了一次,拉过蔡京、梁师成、童贯都都是一阵猛喷。

    现在童贯还未出东京,赵良嗣先来为他打前站。

    府城济阴一处庄园里,八月桂花绽放,满园都是淡淡的清香。一处花厅中,赵良嗣正与一人在说着话。

    “直阁,我们派去的密探,已经查明了陆逆的消息。彼处大军主力就部署于青州,再分兵济州与沂州,腹地又有孙立引兵扫荡,防守严密,实寻不到愿意为国出力者。”来人递上了一封密报。

    赵良嗣取过密信,读着,又站起身来,大堂内来回度步。梁山泊实力不俗,更叫他难以置信的是,偌大的齐鲁之地,竟然寻不到一个愿为国而毁家纾难的。真是可笑至极。

    这陆谦崛起的迅速,但行事端的有章法。他主力屯有青州,一分兵沂州,一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