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1章 参考参考(第1/3页)  执宰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政事堂诸公很快就来到了赵祯的御书房,求见赵祯。

    赵祯叹了口气,挥了挥手,陈琳便出去,把他们放了进来。

    “参见陛下!”

    “平身吧!”赵祯无趣的挥了挥手,如同赶苍蝇一般。

    “诸位卿家,所来何事?”

    文彦博作为首相,自然是当仁不让,他躬身道:“陛下,如今新法即将开始进行,但是我等却对新法不甚了解,前日未央未大人曾经以新法呈给陛下,所以我等前来求取,请陛下给臣等一观。”

    赵祯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盼星星盼月亮,这就要开始了,他笑呵呵的对陈琳道:“去把未央的奏表都搬出来,给诸位爱卿看一看。”

    老陈琳去了,不大会,十几个小太监,每人抱着一个大盒子,累的弓着腰,走了进来,看样子,每一个盒子的份量都不轻,加在一起,起码好几百斤。

    众人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未央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这么多奏表,就算是下笔千言,也未必就能一蹴而就,就算是他们做了一辈子的官,加起来也不见得比未央呈上来的奏表多。

    其实这倒是他们想岔了,未央正式上奏的奏表,不过就那么两三次,虽然多了些,但是也不算过分,但是这些年天下集团施行各项政策,拟定的规章制度等等,都被赵祯搜罗了过来,完好的保存了下来,闲暇之时阅读一二,便觉得大有收获。

    这好几年下来,可不久攒了这么多吗。

    文彦博率先取了一本,看了起来,他的脸色越看越精彩,如同开了颜料铺似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不停变幻。

    “好!好一个农场论!此书道尽了建立大农场的必要性与好处,实在是精妙非凡。”

    文彦博赞不绝口,其他人也是迫不及待。

    唐介最先看的,是一本资本论,贾昌朝却看了一本工业革命论,至于其他人,也各自拿了一本,看的津津有味。

    过了许久,他们才恋恋不舍的放下了,平心而论,这些书,无论是那一本,都足以成就一家之言,流传青史,比起所谓的四书五经,也差不了多少。

    可惜的是,他们从未央的书中,读出的道理却不同。

    比如文彦博,读出的就是一种大气磅礴的宏观思想,贾昌朝,读出的就是一种道路的可行性,对大宋的发展,有什么好处,至于唐介,看到的确实满眼金币。

    但是不可否认,写出此书的人,绝对是旷古烁今的奇才。

    要知道自古以来,能写出一本足以流传后世的书,已经千难万难,写出这些书的人,个个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

    但是未央呢?人家不写则已,一些就是一堆堆的,这那是写书,这是抄书还差不多!抄书都没有这么快的!

    还别说,他们想的一点都没错,未央就是抄书,而且还不是自己抄,他找了一帮子学生,一起帮他抄,不然这些书何止千万言,就算是他穷尽一生,累死在书桌上,也写不出来这么多书。

    众人互视一眼,心照不宣。

    “诸位爱卿,如何?”

    这下子尴尬了,他们看的,都是书,而不是那些计划表章程之类的,更没在意未央的奏表,一时间场面尴尬至极。

    到底是文彦博脸皮厚,他笑呵呵的道:“陛下,这些书,蕴含着极深的道理,臣等一时之间不能领悟,可否带回家中,细细研读?”

    赵祯一脸的不舍,不过为了变法大计,却不得不舍。

    “那你们就捡重要的一些拿走吧,记得跟朕还回来n。”

    几个老臣同时翻了个白眼,皇帝送出去的东西,还想着拿回去?做梦呢吧?

    他们几个翻翻捡捡,最后在老陈琳的帮助下,才找到了最终的目标,饶是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