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章法之天下儒之教化(第2/3页)  大秦之天柱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直接去金匮石室去找,不会有人为难你的。”

    秦国吞灭六国,收缴天下书籍,运往咸阳,汇聚六国书籍,其数量远胜周王室。

    嬴政命张苍等人整理书籍,用小篆统一书写,藏于石室,藏书的柜子也被称金匮,所以秦国藏书之地又被称为金匮石室。

    外石室汇聚天下书籍,内石室保存诸多孤本,伏念听到嬴政此言,甚至有些羡慕的看了嬴柔一眼。

    赵青衫见到嬴柔不知晓其中的厉害,连忙催促道:“小公主,还不谢恩。”

    “儿臣谢过父皇!”嬴柔后知后觉,让嬴政不由的笑了。

    “可是儿臣不想读书,儿臣只想走路。”

    嬴政脸上的笑容还没有来得及绽放,就听到了嬴柔天真的声音。

    “哦,这是为何?”嬴政好奇的问道。

    “因为皇叔说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见得多了有些道理自然也就明白了。”

    “哈哈哈哈哈哈!”嬴政笑道:“嬴玄确实会说这种话,但是前提是你要会读书才行。等你那天明白了,就去金匮石室去看书吧!”

    嬴政笑罢,看向了伏念和张良,面色变得认真起来,说道:“儒家乃诸子百家中的名家,朕此番过来,就是想听听两位的高见。”

    “儒家认为民贵君轻,社稷次之,两位若是能说服朕,秦国就行儒家之仁政。”

    嬴政霸道的说道,治国一道,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探讨出来,但是能说服一个君王,就值得一试。

    可是让嬴政意外的是,伏念并没有向嬴政诠释儒家仁政的含义,反而皱着眉头,一言不法。

    “伏念先生这是何意啊?”嬴政玩味的说道:“是不想和朕说说你儒家的仁政之法吗?”

    “陛下误会了,”伏念叹气说道:“伏念只懂仁政之仁,未解仁政之政,不敢妄言仁政。”

    嬴政眼中精光四射,单凭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伏念确实非同一般,远不是那些普通儒生可以比拟的。

    “既然不懂仁政,为何来咸阳?”嬴政故作不悦的说道。

    “正是因为不懂仁政之政,所以伏念才入咸阳仕秦,仁政之仁,乃君子之仁,忠义礼信智孝。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政之政,乃政通人和之政,然儒家百年未曾有人封侯拜相,自春秋至秦国,没有诸侯用仁政之法,政字不行,不敢言仁政。”伏念惋惜的说道。

    “乱世无仁主,仁政自然不通,剑锋所划之地,就是真理,于春秋施仁政,无疑于玩火自焚。”嬴政点点头说道。

    “如今九州归一,天下归秦,长戈武侯说正事施行仁政的好时机,所以伏念来咸阳,就是为了让陛下推行仁政而来。”伏念说道。

    “你不懂朝政,让朕如何信你?”嬴政不为所动,“秦国社稷,岂能儿戏?”

    “抛开陛下身为帝王的顾虑,我相信陛下不会否认儒家仁政是最接近国泰民安之政吧?”伏念反问嬴政,丝毫不惧。

    “然后呢?”

    “新的仁政需要时间来验证和完善,纸上谈兵自然不行,所以需要在秦国朝野慢慢完善。”

    “让朕把这秦国交给你伏念先去试水吗?”嬴政皱眉说道。

    “伏念只需一郡之地,推行新的仁政,三年之后,陛下自有决断。”

    伏念知道嬴政的顾虑,自然不可能第一时间就全国推行仁政,甚至嬴政恐怕根本不在乎仁政。

    “一郡之地,三年吗?倒也不是不可以。”

    嬴政思索了片刻,若是伏念真的能将儒家提倡的“仁”和帝王追求的“政”结合起来,未尝没有可能缔造一个辉煌的盛世。

    “伏念先生将如何治郡?”嬴政继续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