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请郡守大人帮忙扬名(第1/2页)  三国:开局掌控金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公,这七星龙渊本是无价之宝,是我侄子刘备的传家之宝,若非家中困难,实不愿意拿出来,少于百万钱,便只能继续留着传家了。”

    提起钱,刘元起便开始表演起来。

    “百万钱?对于这把七星龙渊来说,确实只有百万钱才能配得上它的身价。元起你有好东西便想着本官,本官一直记在心中。既是刘备贤侄家中有困难,这一百万本官出了。”

    百万钱对普通人家来说虽是天文数字,在杨太守这样的郡守大官看来,其实算不得什么,当下便拍板了百万的价格。

    “多谢杨公,得杨公相助,贤侄刘备终于能安心好好读书了。”

    见杨太守眼都不眨一下便拍板百万的价格,刘元起虽是早有预料,却还是没有想到杨太守会这样干脆利落,当下感谢说道。

    “元起,你说你侄子叫刘备,可是六岁便为父守孝六年的孝义刘三郎?”

    爱不释手地把玩着手中黄金宝剑,杨太守又问道。

    “咦?没想到杨公也知道我家三郎,刘备在他们这一辈中排行老三,正是刘季刘三郎。”

    刘元起意外说道。

    “涿郡名士李定对刘三郎多有嘉誉,本官怎会不知?”

    杨太守笑着说他的消息来源,接着又道:“刘季,本官听闻李定成送你两卷书,不知你读得如何?”

    “承蒙先生厚爱,赠备《尚书》中的《虞书》,备虽不太明白书中内容,这些年却也全部熟记在心。”

    见杨太守问起自己,刘备立刻出来回答道。

    “全部熟记在心?”

    杨太守原本只是随便一问,没想到刘备竟然说已经把《虞书》熟记在心,于是忍不住考验道:“不易贤侄如此聪慧,你背几句给本官听听。”

    “后学末进,若有错漏,还请杨公指正。”

    刘备先是客气了一句,随后才开始背诵道:“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日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虞书》内容不多,全篇不过五卷四千余字,应试阶段走过来的刘备背得并不困难,何况是用六年的时间。

    不说滚瓜烂熟,可以随时找到书中每一句的出处,但一口气背下来倒是没有多少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古文生硬难懂,具体什么意思,刘备只能大概说上部分。

    作为穿越者,他之所以费力把《虞书》背下来,一是为了讨好李定,让其觉得自己是一个可造之材,继续在外面为他美言。

    二是《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未来老师大儒卢植专精的就是《尚书》,甚至留有《尚书章句》。

    为了刷这层好感,该背的书还是得背,至少要在表面上装作一副咱也是读书人的外皮。

    毕竟这年头出名全靠吹,光有孝名,没有大佬在旁边帮忙吹捧,那也是没有多少用的。

    最明显的便是汉末士人间为了互相吹捧,还搞了一个月旦评出来,专职点评天下名人。

    现代人熟知的曹老板为了得到这个点评,各种花招尽出,胁迫之下才得了一个为了黑他的“治世能臣,乱世英雄”,拿着这玩意到处去传。

    所以不管有用没用,这玩意是进入汉末士人阶层的敲门砖,不喜欢也的硬着头皮学。

    刘备前世没用看过《尚书》,现在跑到汉末读了《尚书》中的《虞书》后,他才发现《尚书》其实算是某种类型的史书,记载的还是尧舜禹的故事。

    于是他便把《虞书》当做了小故事书读,强迫自己背了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