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明,撑不下去了(第2/4页)  大明王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消息传到应天,万民鼓舞,朝堂一派雀跃,不过好景不长,很快,从北方传来消息,陛下得知梅殷死后,竟然没有班师,而是率领榆木川的兵马,主动出击鞑靼……

    要继续打仗。

    这一下应天朝堂又是愁云惨淡,尤其是兵部尚书金忠和户部尚书郁新,一个是愁从哪里调兵去给陛下增援,一个是愁从哪里找钱来支持陛下继续打仗。

    打仗打仗,打的就是人和钱。

    所以这两日,坐在乾清宫监理政事的朱高炽也是愁。

    他当然愁。

    其实从平叛到西征这两件事上,父皇朱棣的操作上来看,朱高炽心中清楚,这是父皇对他的考验:能否兼国。

    朱高炽懂,更重要的是有人给他分析了。

    一位姓杨的臣子。

    当然,现在储君位置还早,这些事都是秘密进行,所以如今应天,没人知道那位杨姓臣子和朱高炽之间的关系。

    其实在枫亭之战时,朱高炽很犹豫。

    他想过,故意让江浙一带对朱高煦的支援慢上几日,又或者是让徐辉祖、朱高燧、朱能等人不分兵——这根本不需要找理由。

    因为那种局势下,不分兵增援朱高煦也是说得通的。

    但那位杨姓大臣说了句话。

    他说,陛下看着呢。

    朱高炽懂了。

    如果他敢放弃朱高煦,那么父皇也会放弃他。

    况且朱高炽内心深处也不愿意就这么残害手足,所以还是义无反顾的帮助朱高煦让他捞一个大功:然后他自己来承担后果。

    后果当然很严重。

    朱高煦有了这个大功,在问鼎储君的道路上,有更强大的资本。

    现在这事还不用愁。

    愁的是如何增兵北方,如何给北方送钱送粮,得保证父皇在北边打高兴了——相对于这件事,其他事情都是扯淡。

    要是父皇在北边吃亏,回到应天,一句“你想让老子死在北方你这个当长子的就可以顺利登基是不是”,就这么一句,储君就可能没了。

    关键是现在没钱,没人!

    所以朱高炽很愁。

    所以此刻对乾清宫这哭穷的兵部尚书金忠和户部尚书郁新这两位臣子,朱高炽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问道:“朱高煦确实追到海上去了?”

    金忠叹道:“可不是,但哪里追得上啊,二殿下这是劳民伤财做无用功,有这功夫,他还不如率领兵马疾驰北方。”

    朱高炽眼睛一亮,“三弟还在福建啊,朱能、徐辉祖、郑亨等人麾下还有兵力!”

    郁新担心的道:“福建那边的局势不安定了?”

    金忠却道:“这是个好主意,二皇子殿下去追击梅顺昌,肯定要无功而返,等他回来,正好可以让他在福建安定局势。”

    言下之意,先用这事把朱高煦困在福建。

    免得他回来搞事。

    朱高炽不着痕迹的点头,“确实如此。”

    郁新不说话了。

    大家心知肚明,这样确实可以缓解增兵北方的困局,最重要的一点:能困住朱高煦,对朱高炽而言,这是最有利的决策。

    但郁新接着又道:“可问题在于,确实没钱了。”

    国库早就空了。

    增发宝钞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金忠叹道:“所以让陛下撤兵,才是最佳选择。”

    朱高炽陷入沉思。

    许久,才抬起头,“这样罢,让三弟和朱能、徐辉祖率兵北上,同时增发宝钞,先解决当下的困局,至于增发宝钞的弊端,后续再来处理,另外,金尚书所言有理,需要想个法子,让陛下有主动撤兵的想法,但是当下,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