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全场鸦雀无声(第1/3页)  人在大唐本想低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赦典礼办的很隆重。    高台上,武则天今日着衮冕,十二章服,望去精神焕发,威严十足,旒珠后的凤眼炯炯有神。    左边是太平公主以及李旦等李家宗室,右边是武家子弟。    其余文武百官各依班次分列在陛阶。    御道上则是一群囚犯,外围是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特来观礼。    诸僧梵音,乐章如潮。    随着一番冗长的礼仪之后,鼓声渐渐消失,整座皇城也安静下来。    礼官一声令下,百官中走出一个飘逸儒雅的中年官员。    吴富贵悄悄推了史争铎一下,低声问:“这是要干啥?”    “呵呵……”史争铎扯了扯嘴角,忍俊不禁道:“他叫宋之问,才华横溢声誉远布,大抵上去给陛下献诗吧。”    “那你因何发笑?”    吴富贵更不解了。    你作为读书人,看到大才子不应该敬重么。    史争铎趣声道:“盖以之问患齿疾,口常臭故也,之问惭愤。”    本来心情压抑沉重的张易之,闻言也不由莞尔。    宋之问才华横溢,又长得器宇轩昂,可他太想进步了,于是毛遂自荐,欲登女皇的龙床做面首。    可惜宋之问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口奇臭无比。    武则天曾亲口跟身边的人说:“宋之问口臭熏人,朕无法忍受。”    于是宋之问做面首的美梦化为泡影,此事也沦为神都城的笑柄。    经过史争铎一番解释,吴富贵小声吐槽:“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却偏偏要靠脸,自取其辱耶!”    顿了顿,又自鸣得意:“换做是俺自荐,陛下想必会斟酌考虑一番。”    张易之和史争铎立刻别过脸去。    陛阶上,宋之问声音洪亮无比,张易之也没心思去细听。    什么“西王母”,什么“瑶池”,什么周朝万象更新太平盛世,什么堪比秦皇汉武……    反正就是一首华美虚夸的应制之诗。    说句实话,以张易之的鉴赏水平,这首诗当真称得上精妙绝伦。    不过跟寡妇的裹脚布一样,不臭但长!    比白居易的《琵琶行》还长一倍,听得张易之非常无语。    关键宋之问还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朗诵,声情并茂,诗中跌宕高昂处,他还沉溺在情绪难以自拔,念得愈加缓慢。    幸好这厮的诗作没被纳入语文课本,否则又要折磨多少学渣……    众多囚犯已然昏昏欲睡,吴富贵更是垂着头,呼噜声都快响起来了。    终于,长达一刻钟时间。    宋之问念完最后一个字,他自信昂扬站在场中,微风吹拂,才气四溢。    “呕…”    几尺外的狄仁杰脸都绿了,拿官袍遮面,差点把隔夜饭吐出来。    口气也忒臭了,这酸爽,老夫真是倒霉透顶。    盖因重臣们都在站在第一排,宋之问虽是背对着他们,但气味还会随着风飘荡。    “善!好诗,大赏!”    高台上,武则天自御席立起,俯瞰全场,两手微微平伸,语气亢奋有力。    其他官员也抚掌高赞此诗,虽然他们不屑宋之问的人品,但不能否认,论才华,他们拍马不及。    宋之问傲然屹立,他还想再多留一会,享受那万众瞩目的感觉。    却听礼赞官洪声道:“传司刑寺囚犯代表张易之!”    张易之!    话音一落,百官的表情有些玩味。    这小子还真是大难不死,忤逆陛下还能逃过一劫。    一些大臣,例如狄仁杰,神情却带着欣慰,如此有风骨的后生,若被秋后问斩实在可惜。    张昌宗悄悄暼了一眼陛下,见她没有发怒,才放下心来。    御道上安静无比。    一道道目光汇聚在张易之身上。    张易之整了整衣襟,稍稍沉默几息,迈动脚步。    御道到陛阶的距离挺远,张易之小步趋行,在场官员看着他,俱都有些讶异。    这俊美无俦的容貌,这超然绝俗的气质仪态,史书记载的卫阶潘安也不过如此吧?    怪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