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 哀兵上路(第1/3页)  足坛风云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从打架事件发生的6月9日下午一直到6月16日,持续一周的时间里,国青队都处于一种高压整风的态势之下;    总局领导及其下设的纪委会天天跑国青队驻地,分批问话、专门调查,动辄就是检讨报告;    在总局的要求下,足协也不得不加大对这支球队的督办及反思清查行动。    这感觉像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十年闻革风潮,天天提心吊胆地整运动,正经业务完全荒废。    17日,两拨人整烦整累了,再也整不出任何新意,也多少意识到留给这支球队的时间不多,联合大整顿总算告一个段落,国青队正常有序的训练得以恢复。    一向冷静的吕居仁也急了,面对球队日益加剧的恶劣形势,除了人员和时间的双重递减,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马抗和张畅的受伤。    在美国拉练期间,张畅在与皇家盐湖城的比赛中扭伤右脚脚腕,而马抗则是在对美国队的比赛中撞伤脖子,预计休战2-3周时间。    马抗这座高塔一直为球队所倚重,有了他的存在,球队当前重点演练的边路进攻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而张畅年纪最小,入队资历也浅,但很快就将前主力前腰朱立业逼到替补席上,即使复出后也只能任他身后的中前卫,这支球队已无法离开他的调度,马张两人是球队前场的标杆,直接决定了球队的进攻火力。    吕居仁在国家队征调四人之前就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只是没有预料到急转直下的局面竟会至于如斯地步。    来不及愤怒与抱怨,因为时间已不多,球队的当务之急就是合理搭配剩余人员,打出精神风貌和应有的水平,如此的话,即使最终还是没能小组出线,但至少能够有所交代。    吕居仁结合邀请赛时总结的想法,结合现有人员状况,详细分析了每位现存球员的特点及合适的阵容;    在经过思前想后的挣扎后,终于决绝地敲定了4-4-1-1的阵容:四后卫是甘仁、宋敏、史亦明和龙天,四前卫是钱程、唐龙、区风和路云开,前腰朱立业,前锋孙辛吉。    这套阵容曾经也出现过,但因为种种客观因素没能坚持下去,而今紧缺的人员配置逼迫他再次采用这一阵型。    18日到25日的一周时间里,国青队在香河基地里安排了四场练习赛,尽管比赛对手及强度都降低不少,但大赛前安排如此紧密的赛程亦多有不妥,从中也可看出这支动乱过后的球队底气不足,自然又是遭到媒体一番炮轰。    我行我素的吕居仁依然没有在意外界舆论的那些杂碎,他安排这四场比赛的唯一目的就是检验那套阵容,他要找到每个位置的最佳人选。    18日上午,迎战中乙俱乐部天津东丽,是国青队正式调整之后的第一场比赛,尽管最终以3:1取胜,但面对这支第三级联赛的中下游球队,那个“1”显得格外扎眼;    反映出的最大的问题仍是中场习惯通过收中的方式来推进,造成边路前插时后方较空,中路球员对肋部补防意识不够,球队明显呈现出边中脱节的局面。    在下半场时,蒿俊铭替换钱程出场,不温不火的表现没有太多的亮点之处,而在退防时略显慵懒的样子,让吕居仁摇头不已。    归根结底,球队还是停留在3-6-1中通过大量增加中场人数的十字架打法上。    20日下午,球队迎来天津的第二支中乙球队火车头俱乐部。    在吸取了上场比赛的经验教训以后,吕居仁在本场比赛中要求中路球员加强,对边路球员助攻时留空位置的覆盖,并严禁两边球员盲目前插。    此役凭借孙辛吉的梅开二度取得了胜利,在比赛中所展现出来的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边路进攻的目的更加明确,再次上场的蒿俊铭表现略有起色,在右前卫的位置上比较活跃,传出了两脚精彩的45度斜长传。    22日晚上,迎战著名教头徐根保执教的上海东亚,这支用全新理念打造的青年军格外生猛,在中乙联赛北区势如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