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3章 艺术(第2/3页)  异国猎宝档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将锦匣放在面前,扁平长方体,长约四十公分,宽约三十公分,高约十五公分,搭扣翻盖式,应该是二战后重新定制的礼品盒,翻盖式。李承的眼睛落在极具极北国特色的钴蓝网纹刺绣匣面上,一道道网格线,是用金银线攀织而成。

    ;钴网这种花纹,是二战后崛起的极北国代表性图案。

    1944年画家安娜·亚采科维奇,将一套谢拉菲玛·雅科夫列娃雕塑师的茶具,涂满了这种;钴网图案。

    ;李老板连这刺绣都认识?

    杜老留学五年,对极北国了解颇深,伸手摸摸锦匣的刺绣,满怀感慨,;托尔若克金制刺绣,是极北国传统艺术。我现在还记得,当年出席宴会时,极北国妇女身着金制刺绣的华丽场面。

    说就说吧,还眯着眼睛摇晃着脑袋,一副沉醉模样。

    幸好这会杜大妈不在,否则绝对挨呲!

    托尔若克金制刺绣与丝国的金云织锦,有些类似,但它们更多的用天鹅绒或呢绒面料做底料,成品有强烈的立体感,富丽堂皇、雍容华贵。

    盛装物品的盒子,都用金制刺绣包装,李承越发对内里的物品感兴趣,伸手翻开盒盖。

    里面塞有锦缎丝绸,丝国式纹案,应该是杜老后来添加的。

    掀开丝绸,露出真容,李承嘶了口气,确实是件好东西,连忙双手捧出来。

    这是一件极北国盘式异形瓷雕盘,椭圆形,长径约三十二三公分,宽径约十五六公分,高约八公分,平足。

    李承习惯性端着瓷盘,先翻看底,底款为双头鹰 皇冠图案款,双头鹰上方为皇家瓷器碧水语,下方为1744,正是极北国皇家瓷器1917年之前的原始标志。

    顺手用指腹搓搓瓷盘底部,瓷胎略显粗疏,没有丝国精品瓷器的细腻,还真是十九世纪极北国瓷器的特点。

    极北瓷器的成形与丝国瓷器不太一样,它更像是从泥陶制品直接跳跃到瓷器,并没有中间的探索过程。因此,极北国瓷器保留有大量的泥塑工艺特点,对瓷胎的质地,要求并不严格。

    瓷器的发展,与文化发展一脉相承,十九世纪初,极北国瓷器的制作工艺,跳跃式前进,因此它身上不可避免带有社会的特点——不精细,喜繁缛,好华丽。

    在双头鹰厂款的旁边,还有一行蓝色签名款,李承没看懂,估计就是杜老所说的;瓦列里安。

    看来,自己还有必要关注一下极北文,不要求会说,但基本文字需要能读懂。

    要知道,极北国可是世界大国之一,这几年经济条件不太好,抄底极北国艺术品市场,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

    再度回到异形盘最精彩的正面塑形瓷上。

    这是一件风格极为别致的;游蛇瓷盘。

    盘子的整体布局为一处水泽生态,一条水蟒,扭曲着身子,肆无忌惮的横穿而过,惊得水中的鱼儿、龙虾、青蛙,蜥蜴,要么靠边,要么上岸逃走。

    该瓷盘上装饰有多种高浮雕动植物形象:蛇、鱼、青蛙、蝴蝶、海螺、扇贝、海草、树叶等,其凸起的;浮雕将这些动植物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创意风格来自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流行学院派油画。

    不得不赞叹极北国陶艺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精湛的瓷塑工艺。

    没错,它并非瓷雕,而是瓷塑,是由极北国的泥塑工艺直接发展出来的瓷塑,并非一次成型,而是瓷塑师用陶泥一点点堆塑成型,然后在修的天衣无缝,再送入窑口烤干,再度着色,二次送烧,等色料干着后,再度上釉色,三度高温烧制。

    整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