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7章 问人(第1/3页)  病娇王爷偷心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向亭没有太过关心最近京中士子的事,虽然知道他们在客栈中吵了一日,但为了什么吵的知道得并不很清楚,这时也坐了下来,一手逗弄着皇长子一边听着故事。

    “臣也遣人去查了他父亲之事,那书生离家之后,在外求学多年但并不得志,后来同一渔家孤女成婚,生活也困苦,常常同妻子吵架。”

    “那个书生性格并非不好,只是太过自负,低不下头来,渔家女又好强,才总在生活之上因诸多不顺而闹,但夫妻情分并不浅。”

    岑见停下来喝了一口茶,君后辛亲手将茶点放到了他的手边,往前坐了一些,像是听学的弟子一般侧身而坐。

    当年他听罗有恒讲课的时候,都没有这么老实专注,也或许是因为故事总是要比经典讲义有趣。

    岑见稽首谢恩,润了喉后才继续说了下去。

    “这些事,当时事情闹起来后就有人去查过,据其左右邻舍所言,妻子死后,那书生整日喝得酩酊大醉,也不顾幼子,还是靠着邻里怜惜才将孩子养活了。”

    说着他也不由叹息,算起来,整件事情里,最为无辜的该是那个孩子才是。

    不过生在那个家中,就成了所有亲人都不待见的存在,亲父还不如外人对他怜惜,祖父祖母也迁怒于他,骂他是野种。

    “后来书生一日被路过的和尚点化大彻大悟,随和尚去了方外,就将幼子从千里之外送回了家中。”

    “如今那孩子因为回不去家,被溪义县一户善人家给暂且收留着。”

    “但依大岳之律,就算有人心善想要收养他,也是不能的。”

    君后辛昨日听了消息,背后的事暗卫还没有给他送上案头,只知道那个孩子的事。

    岑见讲到了一半他的眉头就深深地皱了起来,不过事情到此居然还没有完。

    “那户人家书生并非独子,上面还有一个兄长,下面也还有一个弟弟,另有两个嫁出去的姊妹。”

    “家中也因为要不要接那个孩子回去而闹得不可开交,因着家中尚算殷实,家产在当地而言算是不菲,这孩子接回去了不是养活不起,而是要分割财产。”

    他的父亲已经成家又离家,算是和家中分了家,按例可得家产,家中三个兄弟,兄长奉养父母,可得四成,而他和弟弟该各得三成。

    若是没有这个孩子,他出家了放弃了家产,剩下的兄弟二人能平分了家产或是依着四六来分,但现在他偏偏又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能代替他,至少得到两成的家产。

    “家中兄弟两人,兄长是不愿的,直言他不孝不义,家中早该同他断了关系,那个孩子也和他们家没有关系。”

    “而弟弟却坚持不能就这么将幼子置于外面不顾,不论书生如何,幼子无辜。”

    岑见看着君后辛,轻轻放下茶盏,冯喜送上擦手的布巾,擦拭干净后他从盘中拈起了一块点心。

    “陛下可知昨日那些士子是在争吵什么?”

    “朕听闻,一是争出家之人是否不孝不慈,二是论家中丢弃幼子是否不仁,三是辨儒佛之异,弃儒从佛之举。”

    事实上,就是因为最后一个问题,才能闹到皇帝的面前。

    历代以来,帝王以诸家治天下,不以诸教治天下,诸家之思是为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诸教之用,是为使民顺。

    若以教治,使民皆以超脱为求,以成佛得道为求,何人耕种,何人做匠,何人行商,何人从军戍边,何人治国用政?

    诸子百家,道佛二教,不过皆为帝王之工具,合该恰如其分地在需要的位置上,辅佐天下太平。

    “朕闻不少学子曾言,那书生从佛,是因有慧根,该被佛祖点化,这是他的缘分,不该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