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条铁律(第1/2页)  重生1990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个叫潘十亿。”易小笛深吸了口气,平静了一下心情:

    “他原来在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87年的时候下海到了深镇,最初是打工,日子过得很不好。88年的时候,他到了海难,当时全部财产就1000块钱。

    没想到这里比深镇的工作还难找,潘十亿迫不得已,来到一个砖厂打工。

    砖厂都是重体力活,挖土、推车、和泥巴,完全依靠人工将黄粘土做成砖坯,再堆起来,送进砖窑烧制,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干了20多天,潘十亿发现这个农民开的砖厂管理手段落后,效率低下。于是,他就向老板提出建议,由他来管理这个砖厂。

    他毕竟是读过书的人,老板感觉他说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于是,潘十亿摇身一变成了砖厂厂长。

    两个月之后,砖厂倒闭了,潘十亿拿着三万块钱离开……”

    夏川失笑道:“砖厂倒闭了,他却赚了三万,这样的人你信任吗?”

    他前世就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只是没有机会听到真话,因为当时的‘六君子’已经分家了,花花轿子人抬人,互相吹捧大家都好,互相揭老底有什么好处?

    所以媒体上看到的六个大佬,都是无比光鲜。

    但那是真相吗?

    易小笛沉默了一下,诚恳地说:

    “夏川,我是这么想的,饭都吃不上的时候,谁都可能抢劫。但如果能吃饱饭了,甚至还吃上肉了,都是读书人,谁不想体面一点呢?

    用伟人的话说: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

    用名人的话说:一开始人们都叫我是投机者,接着认为我是投资者,后来又称呼我为银行家,最后大家都喊我是慈善家,但我从始至终干的都是相同的事情。

    我们做企业,不能以道德来衡量人才。

    如果一个企业让人看不到前途,那人人都会失望,所以国企生了无数蛀虫。

    而我们的企业不是,你给的是全国最优厚的报酬,只要努力就可以赚到,如果还为了一点小钱冒风险,值得吗?他又不是傻子。

    而且,你是不是低估了自己的震慑力?

    最后一点,潘十亿确实是人才,甚至比另外四个更有价值,他是天生的企业家。如果你觉得可行,我明天把他叫来你见一见,最后再定。”

    夏川知道了真实答案,当下含笑点头:“另外四个呢?”

    易小笛道:

    “另外四个是我在海难改革研究所的同事。你可能不知道,最初是风轮先来到海难的。这个研究所就是风轮奉上级命令建立的,然后把我从党校招来了。

    后来研究所解散了,我开了印刷厂,他们四个就去燕京投奔南德集团的牟奇中。据我所知,他们在那混的并不好。牟奇中给的待遇比起你来差的太远了。

    我可以肯定,一个电话,他们立刻就会回来。从骨子里讲,他们都不是安分的人,都属于野心勃勃,想自己创业的,只是没有本钱而已。”

    易小笛非常坦诚,能看出来,这是一种信仰,偏偏又不迂腐。

    夏川却古怪地问:“他们都去投奔牟奇中,你为什么不去?”

    牟奇中可是草莽时代的一个传奇,被无数人敬仰膜拜。

    他曾经两次进监狱,发明了售后三包服务,是第一个发射卫星的民营企业家。

    本事是真有,但可惜他喜欢夸夸其谈,最经典的那个就是:炸开喜马拉雅山,把高原变成江南。

    据说国家还真组织专家去考察论证了,钱没少花,结论是不行。

    而且,老牟还是第一个被达沃斯论坛邀请的华夏民营企业家。

    他去了之后,发现那地方吃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