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8章 分道扬镳(第2/4页)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p;lt;/br>    最后,黄兴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明确表示无意于当这个大元帅,而是推荐黎元洪为大元帅。</br>    上海方推举大元帅虽然受挫,但他们提出的临时政.府设在南京的决议,还是被各方所认可的。</br>    因为,汉口和汉阳失守后,武昌已经成为了危城,怎么能把临时政.府放在危城呢?首义圣地也不可以。</br>    而既然临时政.府所在地变成了南京,按着湖北军政.府自己的逻辑,“各省代表会”也自然应当放到南京。于是在鄂在沪的各省代表又都奔往南京,湖北军政.府暂时执行中央政.府的职责,当然也就不存在了。</br>    于是便有了,南京各省代表,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的决议。</br>    人还是那二个人,正副的位置变了,黎元洪满意了,回电表示:“元洪伏思,大元帅原为组织临时政.府刻不容缓之策,黄君克强宏才硕画,自足胜大元帅亡任,乃谦让不居,屡推元洪承乏。亢洪才识平庸,伺敢当此重任?然勘电所载,苦大亢帅不在临时政.府时,即以副元帅代行其职务。既有此明文,亢洪始顺代表诸公之请,承受大元帅名义,即委任副无帅执行大元帅一切职务。”</br>    原来,黎元洪也是个权欲心很重之人,他现在已经拉开架势,问鼎更高权力了。这个大元帅他还真想当,只是又想当大元帅,又不想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算徒有虚名,也要把这大元帅抓在手里,委托副元帅黄兴代自己执行大元帅的职务。</br>    黄兴也有脾气呀!让你当副的你不干,给你正的你又不管事,拿别人当傻子吗?</br>    黎元洪和黄兴都迟迟不到南京上任,南方各省仍然是无人领军。幸好不久中山先生回国,使这个难题终于得到解决。</br>    后来也有过南北议和谈判地点之争,湖北同样没争过上海。</br>    由于失去了主导权,南京临时政.府組成时,除黎元洪获挂名副总统外,其余首义元勋,无一受到重用。</br>    前面提到了,蔡济民、蒋翊武、张振武、吴兆麟、吴醒汉在临时政.府均榜上无名。</br>    孙武到上海活动,想给自己谋个军务次长的位置,结果没人理睬,失望至极。</br>    筹建临时政.府时,中山先生刚从海外归来,对国内情况不了解,人事安排多由黄兴说了算。</br>    当时,湖北籍议员刘成禺等向孙中山建言:“宜宠异武昌诸将,勿令怨望。”</br>    但黄兴对首义诸公有成见,拒绝推介,中山先生也没引起重视。</br>    在此期间,于佑任曾专门访问黄兴,提议应考虑武昌首义的同志,但黄兴一意孤行。</br>    武汉的革命党人当然不满,讽刺南京临时政.府是:“败将逃官,沆瀣一气。”</br>    当时,还有一些在南京的鄂籍军官,如湖北沔阳人唐克明,阳新人石星川,营冈人夏占奎,本也指望能得个一官半职的,沒想到都一无所获。</br>    对临时政.府用人不滿的人纷纷聚集到了孙式周围。</br>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