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下江山生民为棋(第1/2页)  荣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熠行事,向来走一步要看十步。    他此时与郁生对视,看似是轻描淡写,成竹在胸,而郁生则被步步紧逼,全面崩溃。    然而事实上,宋熠心中的惊涛骇浪却并不比郁生的要少上分毫。    尤其是郁生的反应使宋熠明白,他的可怕推测竟有极大可能是真的!    首先这就要涉及到郁生的出身了。    宋熠翻阅吏部多年卷宗,其中有关于郁家的种种旧案,也曾被他留心记忆过。    郁家人丁兴旺,煊赫一时。    今朝并未明确设置相位,自帝王以下,只设了尚书左仆射与尚书右仆射两职,统领六部百官,这就算得上是位极人臣了。    从这里来看,这左右两位尚书,虽无丞相之名,却行了丞相之实,因而朝野也仍将他们称为左右二相。    大靖朝以左为尊,现任尚书左仆射也就是人称左相的崔铮。    崔铮是两朝老臣,位高权重,根基深厚。这就不必多说了,但崔铮他难道是从当官起,就做的是尚书左仆射吗?    这当然不可能,崔铮虽然历经两朝,权重根深,但他的为官经历却堪称是大起大落,极具传奇色彩。    在先帝时期,崔铮就已经官至太子少师,礼部侍郎。一般来说,像他这样先帝时期就做过太子师,新帝登基后,也必然会随同升官,并被新帝倚为肱骨的。    可今上在昌平年初期,却反而将崔铮外放贬谪。    崔铮被一贬再贬,直到西南蛮荒之地,做了个小小的七品县令。    如今已是昌平三十三年,三十三年间,崔铮几经起落。    昌平十五年时他就做到了尚书左仆射,可到昌平二十三年,他的左相之位被撤,又做回了礼部尚书。    同一年,接替他成为左相的,则是郁家老爷子郁至海!    更值得令人深思的则是,到昌平二十七年,郁家经历了特大贪污结党案,郁至海私和人命,卖官鬻爵,贪污之巨,足足可抵国库一年营收。    要知道,昌平二十年左右的时候,大靖朝国历繁盛,国库一年收入足可高达三千万贯!    如此巨贪,何止骇人听闻?    郁家人丁繁茂,不论嫡支旁支,成年男丁里头,几乎没有不进学不入仕的,纵然官有高低,可基数庞大,再加上高高在上的郁至海一朝落马,那一年大案爆发,引起的动荡简直震得整个大靖朝都险些翻了天。    是崔铮在此时又一度横空出世,以雷霆手段迅速稳定了局面,平息了动乱。    仍然是同年,崔铮重登左相之位!    至如今又是六年过去,崔铮左相的名号早已深入朝野,说起左相,人人只知崔相,又有几个人还能记得郁至海?    郁至海当年的左相之位也不是凭空得来的,正如此前宋熠所言,当年郁至海远在大同为官,纵横异族,运筹帷幄,西辽与契丹分裂,便少不了他的手笔!    他的功绩还远不止这些,当年郁至海也是从底层升上高位的,光是记录他一个人的累官功绩册子,就足足有六本之多!    可郁至海一个左相也不过做了四年,就此下台,背负了生前身后的骂名,不得善终。    世人的秉性总是忘性大过记性,当年郁家旧案,至此已过去六年。而郁至海究竟是真巨贪还是假巨贪,当年的大案背后到底有没有更深层的秘密——    除了切肤相关的那些人,又还有谁会去特意关注呢?    宋熠细思量起此间种种,只觉得面前的郁生虽然已经被制住,看起来完全是狼狈到不堪一击,简直可怜可叹。然而他此番前来,背后所能代表的那些混乱纠葛,却犹如无底深渊,委实使人心惊肉跳,不能平静。    “你们知道什么……你们知道什么!“哆哆嗦嗦,满面惊恐,张口结舌了许久的郁生终于低吼着说出了话来。    “昏君无道,我辈不计牺牲,改天换地,原是大宏愿,大壮举!“郁生呼吸急促,咬牙切齿,”尔等昏君走狗,国蠹之流,如何能懂?“    他大张着眼睛,言语铿锵,似乎是好不容易提起了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