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三章 江慧嘉讲学(第1/2页)  荣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手机    江慧嘉上午的时候病人并不多,她接待的第一个病人全身发黄,症状偏僻,在如今时代,这的确能称得上一声疑难怪症。品书网    江慧嘉诊断,此人所患,实则为毛细胆管性肝炎。    这个病还有一个名称,叫做黄疸。    当然,黄疸又分很多种,在这里,病人的黄疸症状主要是由毛细胆管阻塞,胆汁淤滞造成的。    这使得病人全身呈现深黄状态,放在消息不畅,易受鬼神思想影响的古人眼里,显得很是古怪可怕。    江慧嘉以前碰到过这种病人,但她一般是用西医的方法治疗。不过好在江老爷子一向主张纯中医手段,在江老爷子那里,江慧嘉看过他的药方医案。    这时候,江慧嘉不免又要在心中感激一番江老爷子。    病患个体间虽有差异,但江慧嘉并非新手,而是经验丰富的名医,只要有思路,要她量体开方是很容易的。    江慧嘉便以大黄附子汤为基础,开了一副单方,并道:“先用十剂,再来复诊并调整单方。”    病人有些紧张地道:“敢问神医,在下病症……严重吗?”    江慧嘉笑道:“此症由肝起,证属中阳不振,湿浊内阻,脾运失责。并非怪病,只需逐湿便可退黄,你不要疑难。”    很多时候,病患的心理往往影响身体。    现代也有很多实例表明,心理健康,积极放松的人更容易战胜病魔,而整日疑神疑鬼,惧怕阴沉之人,就算本来没病,时间长了,都有可能生出病来。    这个放到中医上来讲,叫做情志之伤。    所以江慧嘉很懂得安抚病人情绪的重要性,眼下这个病人看样子是为自己全身深黄的样子郁结很久了,再让他郁结下去,就算吃药,那效果也要打折扣。    病患最后带着几分感激放松,还有几分仍然挥不去的忐忑犹疑走了。    江慧嘉对刘思源、乔雁和白果解说这个病例。    刘思源问:“为何用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主治肋下偏痛,发热,是温药,或能通下。先生竟用来治疗黄疸,实在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说着,他抓抓头发,仿佛因为提问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刘思源性情活络又狡猾,江慧嘉以前很有些防备他。不过相处时间长了,倒也能发现他本性不坏,并且为人极其聪明。    他本来就基础扎实,甚至胜过乔雁,江慧嘉要想最快速地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坐堂医师,刘思源是个好选择。    江慧嘉不是古人,她思想里并没有什么秘技不能外传的观念,相反,如果可以,她愿意将自己一身医术更快地传播出去。    如果可以因为传播医术而救更多的人,不也是一种功德吗?    只是医者能救人,更能杀人,这个理念是她学医之初就被慎重告诫的。所以她就算要传授,也是有度的,有序的,有保留的。    刘思源现在还是记名弟子,他要是有一天可以完全通过考验,江慧嘉不会介意倾囊相授。    不过她的保留主要在针灸和外科方面,在解说病例时她可不敢留手。要不然这就不是在教徒弟,而是在害病人了。    “大黄附子汤虽仅三味药,却能千变万化。”江慧嘉道,“此方我又添加干姜、桂枝、白术、茯苓、茵陈……”    她解说单方,细致剖析。    “此人黄疸虽由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而起,根源却是中阳不振,脾运失责。因此对症下药,便应当温阳泄浊,健脾助运。”    “自来医家最为讲究辨证施治。”江慧嘉道,“什么叫做辨证施治呢?最紧要的不是病灶在何处,而是病因、病机、邪正、虚实……须知人体为统一之宝藏,不能区分对待,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她深入浅出,而又细致引申,讲课的水平着实是一等一的好。    比起许许多多只会叫徒弟背医书、背单方的老派大夫来,实在是太会教徒弟了。    古代医家不是没有高手,相比起在蒙昧中挣扎了太多年,后来才终于飞速兴起的西医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