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皮萨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1/4页)  1625冰封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与此同时,尼布楚的铁道建设也开始了。    首先是建设路基,威尔明顿市镇议员盖尔也在其中,他的旁边就是曾经当过    兵,但干满三年后就退伍了的山西代州阳明堡乡的李二愣。    以前说过,但凡在明朝时地方名里有“堡”字的,无一例外都是军户聚集所在,李二愣祖上就是军户,后来转成了民户,但他家里依旧拥有单刀和弓箭,当然了,像他这样的人就算到了瀚海军里,也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    瀚海军的训练、管理、作战与大明的相差太远了,李二愣勉强干满三年后,郁闷地退伍了。    对他来说,做一个农民就要容易得多。    作为武装移民的一员,李二愣留在赤塔的木屋里还有一把燧发枪,一把单刀,这都是他答应移民到美洲后大夏国给他配置的武器。    这次他被抽调到尼布楚参与铁道建设,自然没有拿上那些累赘武器,不过腰间一把一尺多长的短刀还是有的。    就是这把短刀,就对剩下来的一千多白人俘虏形成了压制,李二愣在山西参军后虽然没有参加过战斗,不过三年的训练还是让他的气质与以前单纯的农户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夏国主政山西之后奉行的一丝不苟的清丈田地、颁发田契、征收田赋的工作,让山西的农户并没有受到半点苛待,有些胆子大的农户,贷款购买牛羊猪马鸡鸭的,若运气不是太差,这日子更是一日千里。    李二愣这样的人,自然不会是胆子大的,否则他也不会干满三年就忙不迭地退伍了,但这些年下来,他至少做到了吃得饱,逢年过节也吃得好!    这就相当不错了,像这样的光景,放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开国盛世才有的,但就算有,时间也不会很长。    “跟着皇帝走,准没错”    这才是李二愣担心的,因为他村里一千的私塾先生曾经说过,“但凡新国初立,没有不励精图治的,这以后就说不准了”    大明初期,分发的田亩肯定没有大夏多,不过税赋并不重,勉强吃饱是没有问题的,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立马出现问题了。    当李二愣来到尼布楚时,终于明白为何要从赤塔县抽调一千青壮加入到修建铁道的任务中去了。    因为不但有两百多乌漆墨黑的“黑皮”,还有一千多面相颇不善“白皮”,这些人若是光靠布置在这里的正规军来看管,一来看不过来,二来在干活时出现矛盾事事都由士兵来处置也不妥当。    于是,像李二愣这样有着军人气质、挎着短刀的武装移民与这些俘虏一起劳动更管用。    前威尔明顿市镇议员,镇子上唯一一家酒馆和船坊老板的盖尔也在其中。    他倒是没有起异样的心思,虽然对他这位在苏里南干过捕奴队的人来说,动不动就暴起发难也并不是难事。    但他还是忍住了,非常老实地按照工务厅工程师的要求老老实实干活。    当然了,作为有着丰富管理俘虏经验的大夏国来说,对于这样危险的俘虏,将工具发到他们手里也是很冒险的,于是,盖尔他们被安排去找石头,然后将石头堆到指定的地方。    那里,已经有了一台蒸汽机,在蒸汽机的附近,堆着黑人刚刚挖出来的煤炭——对了,这里就是铁道的起点。    盖尔很好奇,他从未见过蒸汽机,但对于大夏国“善于利用机器”的名声有所耳闻。    在他的故乡荷兰,在此时的欧洲诸国中,为什么商业、黑航海业最为发达?    那是因为荷兰作为一个低地国家,四周都是一马平川,修建起道路来也最为便捷,还有,他的水道也最发达,他们早已经用运河将国内大的据点连了起来。    这些大的据点基本是重要的商贸节点,自然也成了重要的城镇,每一个城镇都有市镇议会,最重要的六个:鹿特丹、阿姆斯特丹、代尔夫特、米德堡、霍恩、恩克赫伊,这六个市镇代表着六个商贸集团,就是这六个集团组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东印度公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