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003 对知青耍流氓(第2/3页)  穿成年代文里的炮灰女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个不同意!

    阮文摇晃着表哥的胳膊,“好啦好啦,知道你是好哥哥,那咱们快回家,你快回去下崽崽。”

    周建明:“……”你才下崽崽呢。

    算了,自家妹子说他两句就说。

    ……

    阮秀芝听了儿子下水救人的事,听得一身冷汗。

    “下次可别这么冲动。咱们家有一个烈士就够了,再来一个我可真撑不住。”也就她儿子身子骨壮,大冷天的下水没啥事。

    这万一有个好歹,阮秀芝简直不敢想象。

    一旁阮文及时补刀,“就是,哥你知不知道冲动是魔鬼,再说救知青也评不上烈士。”

    正在挖红糖的阮秀芝手一抖,一整勺糖都洒进了碗里。

    她横了侄女一眼,又切了两块薄薄的姜片,一并丢到碗里。

    刚烧开的热水

    一冲泡开,顿时散发出一股子辛辣味。

    两碗姜糖水被推到兄妹俩面前,“快趁热喝。”

    阮文顿时苦着一张脸,声音软的发甜,“姑姑,我好利落了的。”

    放了姜,这水就十足的辛辣,阮文总觉得辣嗓子。

    她实在不爱喝。

    阮秀芝把侄女养大,阮文眼珠子一转她就知道这小皮猴又打了什么主意,还能不知道她这会儿在想什么?

    一个眼风扫了过去,阮文登时怂了。

    捏着鼻子把这一碗姜糖水灌了下去。

    一脸的苦样。

    阮秀芝十分满意,说了和周建明类似的话,“少跟那些知青来往。”

    幺蛾子多,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招惹了一身骚呢。

    知青是文化人,刚来村里的时候,村里人谁不仰着头看他们?

    世世代代黄土地里刨吃食的人,最是敬重有文化的人。

    然而相处的时间久了,滤镜慢慢的没了。村里人都瞧得出来知青们干活的时候直划水,书虽然读的多但没啥用,也没见他们帮忙提升粮食产量啊。

    原本的敬重也就消失了大半。

    今天赵明柱家的话阮秀芝虽然不信,但还是多交代了句。

    阮文抱着姑姑的胳膊,“我知道啦,我明天就去上班,哥哥监督着我。”

    女儿家就是有不少好处的,你指望儿子抱着你胳膊跟你撒娇?

    做梦去!

    阮秀芝戳了下侄女的鼻子,“快放开我,我去把那猪头肉热一热,准备吃饭。”

    阮文去厨房帮忙。

    周家是典型的农家小院,方方正正的院子被土坯墙围了起来,一间正屋两个配房。阮秀芝住在正屋,周建明和阮文占据东西两个配房。相较于村里其他人家,周家人口少,住的也宽松的多。

    房子是用那大块的土坯盖的,这还是死去的周父结婚前自己盖的房,黏性十足的黄油泥混着剁碎了的小麦秸秆,用模具一个个的拓出来。

    房子下面是半米高的青砖,夯实了地基。

    上面是大块的土坯。

    和黄土地打了几千年交道的国人,住在这土坯房里,见证了生与死。

    以及如何做饭。

    阮文前世倒是会做饭,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点外卖。

    这会儿别说外卖了,有的村子连电都用不上,王家沟靠

    近县城,近水楼台扯了电线,但村里村民不舍得用,太奢侈了。

    大部分人家都还用着煤油灯。

    阮秀芝倒没拉着儿子侄女一起艰苦奋斗,家里小灯泡亮着。

    占据院子东南一角的矮小厨房里,晕黄的灯光下,地锅里的小米粥澄黄澄黄的像是熬出了一层米油。

    灶台上放着一盆煮地瓜。

    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