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6 击沉!大和舰的挽歌(三)!(第1/4页)  民国之钢铁狂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坚固!出人意料的坚固!令人吃惊的坚固!

    中了那么多的炮弹,大和舰好像完全没事一样,除了a炮塔彻底完蛋没法修复了之外,其他的动力、指挥、防空之类仍旧在运转,数千人掌握的庞然大物,果然不是那么好收拾的。

    “昆仑山号”上,一帮老前辈们看的心情激荡,朱斌却皱起了眉头,沉吟道:“没想到这家伙还真是结实啊!挨了这么多炮弹都没事,看来想要快点弄死他,不太容易!”

    陈少宽由衷的表示赞同,点头道:“是啊!的确出人意料!一般来说,中了那么多炮弹,还分别在水线装甲、主炮塔和舰桥等位置,差不多都该废了的!他们居然还没事,那装甲厚度,一定是非常惊人!”

    “大和号”的装甲总重量,足足有两万四千吨!何止是惊人啊,简直是变态!

    这还是仅仅进行了重点防护的情况下,主装甲带只是把三座炮塔为头尾边界包裹起来形成装甲盒,其余的舰艏、舰尾加起来上百米长度,都是常规舰体,没什么防御能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粗粗看去,整艘战舰上,貌似绝大部分的火炮、重要设施都拥挤在中央,满满当当显得非常凌乱紧凑,前后甲板却空荡荡的十分不协调。

    反过来,朱斌这边的主力舰,都是师从德国人继续使用全面防护设计,这样的好处是,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全舰的抗打击能力,加上穹窿装甲形成的复合防御层,可以最大限度的全方位保护自己。

    采取此种设计的不好处是,装甲总重量一定会上升,而某些需要重点防御的诸如弹药库、动力舱室等可能要面临局部防御不足的问题。因此,德国人自己造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四万多吨的标排,却只采用了八门381mm主炮。口径实在对不起那吨位。

    但换来的却是覆盖了过百分之七十的水线区域,提供8o-9o%的浮力储备空间,可以说,要想击沉这种结构的战舰,那不是一般的费劲,十分困难!

    “昆仑级”战列舰极好的借鉴了此类装甲设计,当然也跟朱斌来自于宇宙时代。那是全方位无死角攻击的战斗模式,根本不存在重点非重点,太空中,随便你哪个地方挨一炮破个窟窿都是致命的,于是全面防护就顺理成章。

    朱斌搞得更加彻底!近乎整体的水线防御带与二层穹窿装甲全覆盖就不说了,弹药库、动力舱、炮塔基座等等都加强防御。力学支撑结构比比皆是,就连球鼻艏和舰艏、舰尾的舱室板,那都是过2oomm厚的太空合金,结果就是,随便找一个点试试看,都顶的上至少3oomm厚的硬化装甲,两层叠加。想搞穿都难!

    所谓手里有东西,那就往死里整啊!本身密度小了三分之一的太空合金,跟大和号差不多的建筑总体积,排水量相差仿佛,却只用了跟4o6mm主炮塔差不多的武器吨位,剩下的,可不都是弄得整条战舰跟无坚不摧的钢壳一样?

    模块化制作的,全自动机器人生产线出来的家伙。误差密度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根本不会出现人工焊接那种一边差十几厘米对不上的问题,一块块按照精心设计的力学结构拼装起来,从基本龙骨到舰桥,全积木嵌入,建造度快,维修简便。抗打击更是没话说!

    抛开比较脆弱的雷达和防空炮不谈,主炮和舰桥等主要部位,朱斌就是放开了让他们抵近轰击,那也打不开!总体平均装甲相当于1ooomm的装甲钢防御能力。会让所有的炮弹都为之绝望的!

    推己及人,朱斌怀疑日本人是不是也弄了这么个变态玩意出来,要不然,自己那加料的穿甲弹怎么就搞不穿捏?

    迟迟不能干掉一艘敌舰,这可不符合他开始的预期!脸上凶狠的神色一闪而过,朱斌立即传令:“继续向敌舰接近!把作战距离固定在二十五公里左右,抵近轰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