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一四 释放(第2/3页)  逆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彦卿接话到:“皇上心智,远非我等可比,恐云州也不是我等长久之地,还是抓紧时间将圣旨上的事情办了。”

    才休息一晚上,符彦卿便带着两个儿子、杨延平一起出城。

    云州以北的大块荒地,已有新军老兵在开垦,更远一些便是一望无尽的黄土。

    前行半日,杨延平劝到:“魏王,我等已出云州数十里,不如暂且歇歇。”

    “不行,”符彦卿指着两边山丘说到:“此处建城,如有雨水冲刷,恐会伤及根基,我等再往前看看。”

    杨延平转头小声到:“符统领,魏王年事已高,恐体力不济,你去劝劝,我等还是歇歇。”

    符昭义接笑着话到:“体力不济?杨统领要不要和父王比试比试,看看目下谁的力气更大一些。”

    如此说来,符彦卿当无事,他仍是停留在山头四处张望。

    杨延平上前到:“魏王,若此处适宜建成,便在此开工,雨水冲刷倒不须惧,正因为此地干旱少雨,所以才有大片大片的黄土。”

    符彦卿摇头到:“既是干旱少雨,更不适合建城,否则敌军只须围而不攻,城内便会因缺水而自溃。”

    “此处离云州不远,届时或可支援?”杨延平问到。

    符彦卿淡淡到:“本王若建城,便要屹立千年不倒,岂能建一座缺水之城?再向前看看。”

    几人继续向前,一路甚为荒凉,几乎没有人烟。

    过了两三日,才终于看到些许绿色,也能看到几处炊烟。

    “此为何地?”符彦卿问到。

    “魏王,”杨延平说到:“此处暂无名,末将曾派斥候到此侦测,据说此地曾为鲜卑北都,后为突厥游牧地,不过水草不够丰茂,渐渐便无人了。”

    符彦卿四周看了看:“按我等出行方位,此处东南方应为懦州,翻过太行便应能至幽州。本王先前曾到过辽国上都,距离应与幽州相当。且此处有草,便不缺水,不如就在此建城。”

    杨延平稍稍有些担忧:“魏王,此处已深入辽人境内,若建城之时辽人来攻怎么办?”

    符彦卿说到:“先前本王便考虑过,皇上攻前七州时剿灭辽人十五万大军,以至于收归后七州时辽人发不出一兵一卒。”

    “幽云攻下已有时日,北汉也收归版图,辽人却一直按兵不动。”符彦卿继续说到:“以本王对辽人的了解,当是辽国内发生重大变故,不如趁此机会赶紧修城,便是有辽兵来扰,不过小股势力,当不足惧。”

    “好,”杨延平说到:“末将即刻调兵前来修城。”

    符彦卿指着起伏的山脉说到:“城墙便依山脉而建,城门设在此处,便是辽人铁骑再凶悍,他也飞不过去。”

    “妙,妙,”杨延平拍手到:“此处新城,还请魏王命名。”

    符彦卿拱手到:“本王何德何能,敢命名新城,还是等新城建起之日,上奏皇上,恳请皇上赐名。”

    杨延平笑到:“皇上已有旨意,还是请魏王命名,以彰显魏王功绩。”

    “本王岂敢,”符彦卿问到:“杨统领,此处无地名,此山可有名?”

    杨延平说到:“听斥候说,历次赴辽境内打探消息,回到此处方觉心安,便如老百姓喜获丰收一般,所以便将此山名为丰山。”

    “好一座丰山,”符彦卿说到:“城池既是以山为界,依山而建,且为镇守国土,不如便叫丰镇。”

    “好,好,丰镇,好名字。”杨延平再次拍手:“谢魏王赐名。”

    正史四百年后,朱元璋也曾在此地修建长城,且一直保存到后世。

    选定城址,杨延平随即派大军驻扎此地,征发民工开始修城。

    符彦卿本欲在此监督,却被杨延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