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稍许褒奖(第1/3页)  宋时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泉州知州李三坚治理有方,迅速的平息了泉州水患,使得泉州时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百业逐渐恢复,并初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李三坚为赵佶潜邸之臣,且李三坚泉州为官,也是赵佶一力拔擢的,因此赵佶较为欣慰,于是赵佶有意再次拔擢李三坚。

    于是乎,一个月后,蔡京迁官为定州知州、大名府知州等官,最后蔡京也是如愿以偿的回到了京师。

    评论当然皆为夸赞之语。

    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到江南、到三吴、到苏杭,访求名家书画、各种奇巧之物,在杭州住了数月,蔡京是极力奉承,日夜陪伴他,比孝顺亲爹要孝顺,于是乎,凡是蔡京画的屏幛、扇带等物,童贯每天都送到宫中,并附上自己的评论,使得已经将蔡京遗忘了的赵佶变得对蔡京印象是愈来愈深刻了。

    赵佶耳朵都快听出老茧了。

    此时不但是范致虚举荐蔡京,京中举荐蔡京之人是不绝于耳,就连宫中诸嫔妃、宦官、宫女等人也在偷偷的议论蔡京,将蔡京夸得是一朵花般的。

    “蔡京?”赵佶闻言看着童贯送回宫的、有着蔡京题字的一个精美的屏幛,沉默不语。

    “臣举荐蔡京蔡元长回朝!”范致虚答道:“蔡京蔡元长为我圣朝老臣,素有理政、理财之能,其返朝后必能解陛下之忧啊。”

    “嗯?范卿家欲举荐何人?”赵佶闻言问道。

    “陛下,正如陛下所言,我圣朝目前国事艰难、仓癝空虚,朝廷年年入不敷出,因此,臣举荐一人,可立即扭转朝廷这种局面。”范致虚亦是趁热打铁的说道。

    “卿之人甚合朕意。”赵佶点头道。

    不过范致虚虽心中是妒火中烧,但话说得是极为漂亮,脸上也是毫无表情,就好像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是他完全附和赵佶之意。。。

    皇帝身边的官员最起码能混个眼熟、耳熟什么的,而数千里之外的官员,没准时间一久,皇帝就也许将他们遗忘了。。。

    那还得了?那么就让他在泉州继续“磨”,无论李三坚在泉州“磨”成何种程度,“磨”成怎样的官职,都不如朝廷为京官的。

    赵佶对李三坚居然如此宠信?此更使得范致虚是妒火中烧。

    可若是李三坚真的回到朝廷任户部侍郎的官职,那么就完完全全的将范致虚比了下去。

    范致虚年三十余岁,已为朝廷太学博士、起居舍人,马上就要拔擢为中书舍人了,甚至还可能为更大的官职,因此这也算是年轻有为了。

    户部侍郎是什么?任此官之人基本上就算是执政了,离宰、执之位仅一步之遥,而二十出头之人任此官,将会是件更加骇人听闻的事情。。。

    范致虚初闻赵佶欲召回李三坚任朝廷户部侍郎一职,顿时将范致虚吓得不轻,同时也是妒火中烧。

    “陛下所言大是。”范致虚闻言答道:“李知州精于政事,有理政之才,但其毕竟太年轻了,《礼》云,玉不琢,不成器,因而李知州当应继续磨炼,且此时李知州治理泉州,是否有成效,还需数年之后方知,如此早早的就将其召回朝廷,未免太仓促了。”

    起居舍人或起居郎当然是随时跟随在皇帝身边的,起居郎还要记载皇帝与后宫嫔妃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呢。。。

    “范舍人,你以为如何?”赵佶随后问向一直伺立在一旁的起居舍人范致虚道。

    赵佶不在意的是,如此之举不过是少年好色的表现,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若李三坚为一名“圣人”,那么也许赵佶反倒会是在意的。

    李三坚如此之举,为极不稳重的表现,因此赵佶在朝堂之上没有坚持自己的意思。

    赵佶对李三坚纳私奔之人为妾是不在意的,甚至有些感到好笑,笑李三坚是饥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