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六十二章 明定国是诏(第2/3页)  穿越晚清之乱世枭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政;在湖南有谭嗣同等人成立了南学会,创立《湘学报》,在上海,黄遵宪与汪康年等人创立了《时务报》,这些人都是精通洋务的人才,想要推行新政,就需要将这些人召入朝堂,制定新政国策才行……”

    光绪皱皱眉头,答道:“翁师傅,单单是这样只怕还是不行,最起码,朕对于新政几乎两眼一抹黑,对于西洋事务更是知之甚少,朕如果连最基本的事务都不知道,那康梁等人即便是上书议定国策,朕也无从判断,无论如何,需要有两个人在朕的身边参赞机要才行……”

    “皇上……”

    翁同龢苦笑道,“这些人大多都是举子,秀才,都是白身啊,没有功名,祖宗成法,四品官员之下,是不能入宫面圣的……”

    光绪一愣,旋即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下诏,擢选康有为、杨深秀、谭嗣同、梁启超四人为军纪章京上行走,四品卿,以备朕推行新政是咨询国事,翁师傅可以代朕传口谕,命他们抓紧时间,制定条陈,准备推行新政!”

    翁同龢连忙点头称是。

    消息传开,维新**群情振奋,朝廷终于要维新变法推行新政了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仅仅几天时间,康有为召集京中维新骨干,群策群力,撰写了《应诏统筹全局折》,上奏朝廷!

    “具呈工部主事康有为为外衅危迫,分割洊至,急宜及时发愤,大誓臣工,开制度新政局,革旧图新,以存国祚,呈请代奏事。

    窃自马江败后,法人据越,职于此时,隐忧时事,妄有条陈,发日本之阴谋,指朝鲜之蓄患,以为若不及时变法,数年之后,不能立国。……海内震惶,乱民蠢动,顷元旦日食,天象告变,警戒非常,瓜分豆剖,大露机牙,栋折榱坏,同受倾压,同敢万里浮海,再诣阙廷,思竭愚诚,冀裨万一,蒙大臣延询以善后变法大计,用敢冒昧陈露,以备皇上采择焉……

    职译纂累年,成《日本变政考》一书,专明日本改政之次第。又有《大彼得变政记》,顷方缮写,若承垂采,当以进呈。若西人所著之《泰西新史揽要》、《列国变通兴盛记》于俄日二主之事,颇有发明。皇上若俯采远人,法此二国,诚令译署并进此书,几余披阅,皇上劳精垂意讲之于上,枢译各大臣各授一册讲之于下,权衡在握,施行自异,起衰振靡,警聩发聋,其举动非常,更有迥出意计外者,风声所播,海内慑耸,职可保外人改视易听,必不敢为无厌之求。盖遇昧者其胆豪,见明者则气怯,且虑我地大人众,一旦自强,则报复更烈,非皇上洞悉敌情,无以折冲樽俎,然非皇上采法俄、日,亦不能为天下雄也。

    考日本维新之始,凡有 三事: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日主以时见之,称旨则隶入制度局。此诚变法之纲领,下手之条理,莫之能易也……

    其新政推行,内外皆立 专局以任其事:

    一、法律局,考万国法 律公法,以为交涉平等之计,或酌一新律,施行于通商口岸,以入万国公法之会。

    二、税计局,掌参用万 国之税则,定全地之税、户口之籍、关税之法、米禄之制、统计之法、兴业之事、公债之例、讼纸之制。

    三、学校局,掌于京师。各直省即书院、佛寺为学堂,分格致、教术、政治、医律、农矿、制造、掌故、各国语言文字诸科,别以大小,公私并立,师范女学而广励之,其有新书、新艺、新器者,奖劝焉。

    四、农商局,掌凡种植 之法、土地之宜、垦殖之事、赛珍之会、比较之厂,考土产、计物价、定币权、立商律、劝商学。

    五、工务局,掌凡制造 之厂、机器之业、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