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4章 诏见陈奇瑜(第1/2页)  崇祯十六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皇后,听罢以后也不好,再多言些什么,这些事情,已经不是她一个妇道人家管的了的了,周皇后从头至尾一言不发,也只是疼爱地看着自家儿子。

    周皇后与周皇后截然不同,张红好歹也是经历过天启朝,当年辅佐还是信王的崇祯皇帝入宫登基,也出了大力,可以说见过的风风雨雨,政治斗争经验不知道比周皇后多少。

    周皇后则是顺顺当当做了信王妃,到最后又成为了皇后,顺风顺水,在这后宫之中,倒也没有什么太过于勾心斗角之地,再加上之前局势紧张,崇祯皇帝一心在朝政之上,对着后宫则是不太在意,倒也是少了许多事端。

    周皇后只是开口说:“臣妾不懂国事,臣妾知道,陛下既然做了决定,臣妾身为国母应该与陛下一条心,臣妾能做的也只能是为烺哥祈福,为大民祈福,烺哥出京以后,一切要万事小心,要多听你大兄的话,任何事情都要听宏明的,万万不可自作主张啊。”

    朱慈烺连连点头,崇祯皇帝见不得此等场景,坤宁宫内都是悲哀的范围,崇祯皇帝便找了个理由前往暖阁处理公务,直到用饭时间才回到坤宁宫,一顿饭下去,食不甘味,也未能留在坤宁宫歇息,又回到暖阁。

    回到暖阁之后,暖阁之中只留下了王承恩一人,崇祯皇帝问道:“大伴,陈奇瑜可到京师?”

    陈奇瑜,当日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军务,可以说是风光不已,车厢峡一战几乎将流贼全部扫灭,却最后因为贪污受贿,让流贼死灰复燃的。

    若是在之前,在崇祯皇帝眼里,此人虽是能人却不可大用,不忠才是天大的问题,这种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若不是有刘宏明横空出世,陈奇瑜此人定会被他弃之不用。

    王承恩赶忙回道:“回皇爷,老奴奉了陛下的密令,将陈奇瑜秘密送往京师,现在就在京师东厂里。”

    崇祯皇帝实在是说不清对陈奇瑜的看法,终究还是缓缓开口:“大伴,让人把他带进宫里,莫让人看见了。”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回是,看来这位待罪之身的陈大人是要时来运转了。

    这些个官员,也许今日还是阶下囚,明日就是一方大员,孙传庭不就是如此?

    下狱数年的孙传庭只是一夜之间就成了陛下的擎天柱,稳住了陕西局势,看来这位陈大人也是要如此了。

    入夜,暖阁之中依旧燃着灯,崇祯皇帝坐在御乾,看似盯着面前的折子,实际上自己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沉思着太子此去。

    说实话,他其实很信任刘宏明和孙传庭,认为有刘宏明和孙传庭辅佐,再加上如今京营大成,粮草充足,大可不必如此担心。

    可毕竟是当爹的,自己的儿子出去玩儿命,怎么能够不担心呢,所以他总是希望能够给太子增加一些砝码,多一个人手帮忙,但总归要多一份安全。

    于是,戴罪之身的陈奇瑜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陈奇瑜之前被自己降罪流放边关,而如今厂卫已经将他带回京师,陈奇瑜的本事,哪怕不及孙传庭,做一个谋士到底是绰绰有余。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今他手上要用的人实在是太少,任何一个有才能的人,用宏明的话说都是可以大用的,只要局势不到万分败坏,这些人还是忠于大明的,所以这同时也是一个考验,如果陈奇瑜真的能表现出自己依旧有着才干和能力,自己也不介意再次起用他,委以重任,做个一方大员倒也不是不可能。

    暖阁的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条缝,王承恩闪入内,恭恭敬敬地低声道:“皇爷,陈奇瑜已带到。”

    崇祯皇帝顿了顿,回了神说到:“传进来。”

    门外一个一身袍的男人,看起来不过四五十岁的样子,却饱尽风,霜鬓发白,再也不复当年的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