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铤而走险(第1/2页)  崇祯十六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西安府。

    孙传庭刚刚接到崇祯皇帝的圣旨,皇帝给自己修了石坊,夫人得了个二品诰命,自己的儿子蒙荫进国子监读书,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天大好事啊。

    孙传庭还接到了传旨宦官所带来的崇祯皇帝的一封密信。

    信的内容也是勉励孙传庭在陕西劳苦功高,望他再接再厉。

    同时也向孙传庭介绍了京师正在训练新军,一旦新军成军,就可以极大的缓解秦军的压力。

    孙传庭不由苦笑,皇帝心是好的,可这战局,完全没有想的那般简单啊。

    新军就算成军,距离精兵也是差上十万八千里啊,只有打过几仗,才算是有了战力,精兵已成。

    要不然,这新军就是一群农夫上了战场,一触即溃,就是屠杀啊。

    不过孙传庭还是很感激崇祯皇帝,李自成如今已是今非昔比了,眼看已经有了改朝换代的苗头,陛下,也是在尽力啊。

    密信中的最后,崇祯皇帝明确表示,清田充饷的力度还是不够大,既然他孙传庭握有秦军,这陕西有人敢有二心。

    竟然如此,卫所,富商豪强,有一个算一个,但凡是侵占土地的,都给他杀一儆百,就是没有确凿证据的,厂卫自会相助,以资国用。

    最后崇祯皇帝对秦王府也暗暗所指。

    崇祯皇帝还告诉孙传庭,朝廷给秦军派来监军,就是之前来传旨的太监魏良。

    监军负责粮饷筹集,但不得干预指挥一事。

    崇祯皇帝专门嘱咐,此事乃是绝密,朝堂之上尚未告知,如此关头,万万不可再掀波澜啊。

    崇祯皇帝最后还很贴心的暗示,监军是干嘛的,就是背黑锅的,有些事要是不方便,就让监军来做。

    孙传庭倒吸一口凉气,这做事有些不讲究啊,这和他孙传庭差不多啊,只在乎结果,也不在乎手段。

    可这样的做事风格,倒是和皇帝一贯风格完全不符啊。

    现在孙传庭相信,崇祯皇帝是真的变了,不在乎虚名,只在乎结果。

    这信了的意思隐隐约约是让孙传庭靠军队说话,不必在乎文官豪强的态度。

    这虽是不合规矩,但是特殊时期,特殊政策嘛。

    不过这是个好事啊,这就意味着,他可以不在为饷银发愁,放开手脚练兵了。

    魏良也很是高兴,自己本来想着传完圣旨就立刻返回京师的,可惜还没动身,王承恩一封信来将他留在陕西了。

    魏良心里可是急坏了,这要是回去岂不是连汤都喝不上了,可又没有办法,干爹的话,他又不敢不听。

    可是幸福来的他突然了,今日就有圣旨传来,自己当上了陕西镇守内官,之前那个内官,干爹将他调回京师,自己这一转眼,也成了和巡抚大员说的上话的人了。

    可幸福不止如此啊,干爹的信里说了,他魏良,也是秦军的监军了,只是还要保密,尚未对外公布。

    这一下子,魏良可是要乐疯了,咱这上辈子做了啥好事,自己这一下子就成为被人叫做公公的人物了啊。

    感谢干爹了,干爹真是咱亲爹啊,不,亲爹都没有这般好的啊。

    可是接着往后看,魏良的心里凉了半截。

    他这监军的人手是有厂卫,御马监,司礼监共同派人组建,他要是敢手脚不干净,可就是找死了啊。

    玩了,这不就是说,自己着监军来就没有自己的心腹啊,要是这样,那些油水又该如何下肚啊。

    信里说他这监军,负责核查兵员,发放饷银,筹集军饷,监察军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万万不可干预指挥啊,在孙传庭面前充大啊。

    干爹说的很明确,要是他敢插手指挥,他魏良回京就死定了,甚至,他魏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