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太庙天家(第1/3页)  崇祯十六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两炷香后,王承恩来到偏殿,门口守着的小宦官见到王承恩纷纷施礼:‘见过王总管。’王承恩点了点头,见到殿内灯火未灭,便立在门口,恭恭敬敬的喊道:“先生,老奴王承恩奉圣上口谕请你前去乾清宫”。

    见里面未有动静,又看了看身边这两个小宦官,想着这两崽子是自己一脉,倒也不敢多嚼舌头,又朝里喊道:‘圣上口谕,请先生救救朱由检一家。’

    两个小宦官见王总管对里面那怪人如此恭敬已是大感意外,又听见这话,瞠目结舌已是大脑一片空白。

    吱的一声,门开了,这一次,刘宏明倒是没有太多废话,他知道,崇祯皇帝这是连面子都不要了,史书上崇祯皇帝素来最重视脸面,这怕是真的急了。

    出了门,刘宏明对王承恩只说两字:“走吧。”

    王承恩松了一口气,忙在前面带路,转身是狠狠瞪了两个小崽子一眼,两个小宦官明白,这事要是流传出去,他们两个人的命怕是保不住了。

    到了乾清宫,王承恩对刘宏明说道:‘先生稍等片刻,咱家先进去给皇爷禀报。’

    刘宏明倒也没觉得什么,说道:‘好好好,不急不急。’

    王承恩进殿时饭已用罢,想来诸位贵人也是无心饮食,上前对着崇祯皇帝施礼回道:‘皇爷,先生已经到了,现在殿外等候。’

    崇祯皇帝连忙说道:‘快请,快请。’

    等王承恩将刘宏明领进殿中,刘宏明看着殿内诸人一副凄苦样子就知道崇祯皇帝怕是把事情告诉了众人。

    叹了口气,想起王承恩在路上一再要求让他重视天家威严,再加上心中本来对他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敬重,终是弯下身子作揖道:‘见过大明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确是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自嘲道:‘先生何必对一亡国之君行礼,怕是后世之人提及朕都是说着昏聩不明吧。’

    刘宏明想了想,回道:“陛下,史家多借清代官修《明史》中“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来为你其申辩。

    如清初张岱曾经这样说道,“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

    民国的明清史学者孟森则议论说:“熹宗,亡国之君也,而不遽亡,祖泽犹未尽也。思宗而在万历之前,非亡国之君也,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后世也说大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崇祯皇帝笑了笑,说道:“朕还以为后世人会把朕比作隋炀帝那般的人物,那先生认为朕如何,先生畅所欲言,无须顾忌。”

    刘宏明想了想回道:“陛下论勤政,怕是仅在太祖,成祖,孝宗皇帝之后,可是陛下太过心急,刚愎自用,最终局势败坏一发不可收拾,说上一句大不敬的话,陛下的帝王心术甚至远远不及天启皇帝。”

    崇祯皇帝紧皱眉头,陷入沉思,是啊,大皇兄在位期间,对外,关外建奴尚被压制在关外,未成气候,对内,流贼未成大势,赈灾还算及时,皇权威严还在,政令畅通无阻。

    可现在,关外建奴数次入关劫掠,流贼越剿越多,成了气候,武将们又拥兵自重,尤其是辽西军阀,皇权威严所剩无几,这政令,怕是连京师都出不去了。

    刘宏明看看崇祯皇帝,看到其并未发怒,正想继续说下去,崇祯皇帝却开了口:“先生可否就以后之事告知朕。”

    殿内众人心中一紧,终究是要来了。

    刘宏明没有想太多就说到:“史书记载,八月孙传庭出潼关,十月主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孙传庭逃回潼关,李自成用孙传庭的帅旗骗开城门,孙传庭当即战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