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七十六章 拜神祭祖(第1/3页)  大晋狂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秦国,九九重阳节除了登高祈福还要拜神祭祖。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远在上古时代就有在秋季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冯雁今日天未亮就到了长安城,先与朱序讨要钱银,接着与吕家弟兄到了未央宫北门。    此刻,周边已有不少官员驻足等候,冯雁看见不少熟识的官员,有度支尚书朱序、尚书左仆射权翼、秘书侍郎赵整、秘书监朱彤、太常韦逞、慕容暐、慕容垂、司徒长史申胤、中书令王鱼、太史黄鸿、谏议大夫裴元略、尚书赵迁、李柔、原绍、韦钟、姜宇等。而街道上已经排起一条长长的仪仗队伍,其中有手持仪仗的宫人、载有祭祀品的花车、彩旗队伍、以及不少宫女、宫人组成的乐舞队等。    最让冯雁惊异的是,在这些队伍后侧还有很多奇貌异色的西域人。    “兄长,为何宫门处有许多西域人?”冯雁忍不住问向吕光。    “每年此时,西域诸国均会派遣使者到我大秦国恭贺进贡。”    “哦,有气派!”    “除了西域诸国,高丽、百济、东夷、高车、扶余等国也会来朝贡。”吕光补充道。    “哦,有面子!”冯雁不禁感叹,没想到秦国已经有了万国来朝的景象。    放眼望去,在朝贺的人群中除了西域诸国的人群,果然也有高丽、东夷等国的人。    “看来百年后的大唐长安之所以是全亚洲的中心,与苻秦王朝打下的基础不可分割啊。”    冯雁感慨之余不住地欣赏这难得一见的场景。    “呜……”随着号角声响起,只见朝门处走出一队威风凛凛的精骑队伍,接着一架装饰一新的大型龙辇缓缓驶出,在其后侧还有凤辇。    “天王陛下出来了!”    “天王万岁!”    “陛下万岁!”    ……    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称颂声。百官见天王驾临,也纷纷跪拜下去。    此刻,苻坚在一名太监的搀扶下走出龙辇,只见其身穿一身黄色龙袍,头戴帝冕,满脸郑重之色。接着苟皇后也从凤辇走出,而众官员也从坐骑或官车下来步行。    一名执事高喝一声,斋宫鸣太和钟,队伍启程出发。    仪仗队伍沿南北走向的章台大街一直向南迈步而行,沿途有不少城中百姓纷纷攘攘地挤在一边观瞧,不少人佩戴茱萸、头上插着黄色菊花,很是欢闹无比,同时也渲染出浓烈的节日气氛。    队伍前行了一里之地,到达一座宏伟的大殿处,此处正是明堂。    明堂,祭祀百神之地。    左为祭祀土地神、谷神的社稷,右为供奉苻氏先祖的宗庙。    此前冯雁一直在城北处的商市活动,有时去往东北处的府邸、未央宫东侧之太学及北侧官邸,从未去过南面。    见到这所宫殿,冯雁不由惊叹出声:    “我靠!逼格真高!”    冯雁双目圆睁,上下打量着这座大型殿堂。    明堂共三层,底层方形象征四季;中层十二边形效法十二时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二十四边形,法二十四节气;顶层置金凤,中有巨木十围,周长六丈余。高达三十余丈,上下通贯。    这所大殿可谓中方外圆,通达四出。    两边社稷与宗庙规模较小,但也建得辉煌夺目、古色古香。    王侯将相及百官站于东侧,皇后及女眷站于西侧,诸国使者则站于最后。    众人站定后,钟声止,鼓乐声起,大典正式开始。    苻坚先去东南侧具服台更换祭服,而数百名宫人则在神位前摆列玉、帛以及整牛、整羊、整豕和酒、果、菜肴等大量供品。    圜丘坛正南台阶下东西两侧,陈设着编磬、编钟、鎛钟等十六种,六十多件乐器组成的中和韶乐,排列整齐,肃穆壮观。    苻坚身穿饰有日月星辰及山、龙等纹饰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